不支持Flash
|
|
|
还我“杨三姐”--评《杨三姐告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6日16:25 新浪娱乐
2007-03-22 09:25:22 新浪网友 IP:60.2.45.* “杨三姐”是近代历史人物,生于1901年,卒于1984年,是我的同乡,还沾亲带故 。她为了二姐的冤仇,奔走告状,终于胜诉。先由评剧创始人成兆才将这一题材编成剧本,迄今经演不衰。笔者也 写过一部长篇小说《杨三姐》,于1986年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后来,天津电视台据此改编成了13集电视连续剧。 《杨三姐告状》有如下的介绍: “故事发生在民国,清装的电视剧版,乍看上去让人认不出是杨 三姐告状了。但是换一个故事的时代背景,就增添了许多故事支线的发展,不仅丰富了剧情本身,也能使一些事情 变得合理起来。例如在那样一个大环境中,杨三姐的状老告不下来,就能归到社会原因了。加上清朝的人物造型比 民国的漂亮,而且最近非常流行清装戏,符合了观众的口味就对了。” 结果,本来是穷苦百姓的杨三姐之父变成了山东藩台,正义与邪恶的抗争变成了豪门恩怨,不仅如此,杨家母女被卖入妓院也应运而生了。这是哪儿跟哪儿 啊?毫无疑问,这都属于对杨三姐及其杨三姐家人的名誉损害,这算干什么?不客气地说,这是随心所欲,无视历 史。杨三姐是真实的人物,不仅仅是艺术形象,她生前是唐山市政协委员,去世离现在仅20多年的时间,如果这 样能允许的话,孙中山也可以穿龙袍坐金銮殿了。我觉得,这样的“戏说”的确是早了点,起码要再过100年不 迟。杨三姐的家人尚在,岂能无动于衷?另外,还需要从深层意义上辨正一番。 众所周知, “杨三姐”是特定人物,应该有专利,包括名誉权。她去世的时候,新华社也发了通稿。为了“清朝的人物造型比民国的漂亮” ,“非常流行清装戏”,“符合了观众的口味”,就能够胡编乱造么?实践证明了观众并不认可。“乍看上去让人 认不出是杨三姐告状了”,什么意思?本来这就不是杨三姐告状,可是,为什么要用“杨三姐告状”的名字呢?如 果不“乍看上去”,仔细琢磨品味,又是什么?毫无疑问,这是急功近利,无所顾忌的思想在作怪,是不折不扣地是挂羊头,卖狗肉,歪曲历史,篡改经典。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