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评论:《十三岁女孩》成长中的两条坐标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5日20:55  新浪娱乐

  “小孩子为什么要生出来?小姑娘为什么要漂亮?大人为什么要结婚了又离婚?老人为什么最后都要死掉?”

  长大了的心,还会这样迷惑吗?长大了的我们,还记得过往甜美苦涩的梦吗?《十三岁女孩》让成熟抑或是衰老的我们重又回到泛着初青的年纪,细嚼着十三岁的涩与真,内心承载不住的回忆溪流与少女的成长脚步出乎意料的重叠,交织。片初,我对宝宝和青豆的天真幼稚甚至是感到可笑的。我忘了他们只是十三岁的女孩子,忘记了自己的十三岁。然而,往事的门被他们的故事逐渐叩响了,打开了,已忘却的十三岁原来是有深刻印记的。曾经一样的任性脆弱,骄傲卑微。那是怎样的年纪啊,无所顾忌的哭笑,毫无掩饰的张扬与放肆,还有蜷缩在外壳里那巨大的理想。谁伸出手,揭开壳,都能把这绚烂的气泡刺破。回首十三岁的阳光和残酷,回首看到的不仅是宝宝,还有我们自己。

  《十三岁女孩》是导演陈苗的又一精心之作。作为中国第六代电影人中唯一的女导演,她女性的唯美视角及细腻流畅的叙事风格在这部影片中一一展现。关注社会变迁中青少年的社会成长是这部影片的主旨。影片中出现了看似矛盾却奇妙共融的社会背景。这是一个有沪剧的时代,一个有蚕茧,有红漆镶金边高脚马桶的时代,一个吃村宴还有金华饼的时代,一个传统的慢速的,平静的朴实的,保守的温和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有JAY的时代,一个有NIKE,有SD玩偶,一个戴牙箍的时代。这是一个流行的娱乐的、消费的奢侈的、个性的早熟的时代。在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寻找机遇与市场的时候,他们的生活遇到了由时代带来的冲击。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宝宝品尝着生活的跌宕,经历着人的蜕变。生活是阳光与残酷并存的,面对这样真实的生活,人想要成长,总会有得有失。整部电影围绕着宝宝的矫牙梦想这条主线,揭示了成长必经阶段中的欢笑与眼泪。综观影片,宝宝每个阶段中苦难中的挣扎和希望中的雀跃都是一次变化和成长。导演并非悲情地讲述成长的痛苦,更没有一味突出成长的喜悦。每次变化的自然流淌,每次成长的起伏波折,都让观者深深感动于成长的真实和美好,生活中的阳光与残酷这两条坐标轴。

  一 、成长初始点

  宝宝生活在平静甚至有点隔世的小村子里。在这封闭的世界里,宝宝和其他的村民一样,无忧无愁的稳定生活着。然而,农村重男轻女的老思想让父亲对她和母亲忽视甚至不满。这时宝宝产生了一个小梦想。纯真的宝宝想通过改变牙齿来获得父亲多一点地疼爱。这时的宝宝把变牙看作一个可望不可及的梦,她不知道方法,她知道这样做也是徒劳的,她毕竟不是男孩,父亲真正喜欢的是儿子,她永远也变不了。尽管父亲打破了宝宝生活的平衡,但是宝宝并没有开始成长。因为促使她成长的冲突还没有激化,因为在父亲冷眼的残酷中,慈爱的外公和亲密的玩伴桑桑才是她的阳光。外公给她梳头,和她一起把上了彩色的蚕茧套在指头上玩偶人游戏。外公给予了她疼爱与陪伴,让她享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得不到父亲重视,但她得到了外公更为宠溺和包容的心。他们成为彼此心中的牵挂,人也因为牵挂而幸福。正是因为外公对缺失的父爱的填补,使得宝宝能继续她的快乐。如果她在这样的状态中继续生活,我想宝宝对于成长的定义肯定是满足和幸福的。这样的成长历程也不会有深刻的发掘意义。于是接下来,导演让观众关注到成长的发生契机。变化的临界点就是成长的开始。仅有变化,并不会就此引发宝宝的成长。只有当影响变化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变化到达一定的度时,质变才会出现。这个质变既是成长的起点,又是影响变化的因素,又是生活中的痛苦与喜悦,毁灭与希望。

  二、离家成长点

  如果说父亲是变化的引线,其实母亲才是真正把冲突深化,创造宝宝成长条件的残酷因子。妈妈为了拴住爸爸的心,决定到他身边去看守,而把宝宝送到镇上,托李阿婆照看。母亲的离弃,让宝宝失望,哀伤。家庭和父母的残酷,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先要体会的。人要长大首先要离巢。生活在温室的花朵虽然衣食无忧,却永远触碰不到真正的自然,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方向。离开了赖以生存的家,没有了外公的呵护,宝宝终于要展开自己的翅膀了,独立面对一切。在小外婆家,宝宝的阳光就是爸爸的妹妹沈莲。她就像母亲一样怜爱着这个寄居他人屋檐下的女孩子。给她买糖,给她夹菜,在她悲伤时逗她开心。沈莲的丈夫好赌,常跑回家来要钱。沈莲为了自己孩子,偷偷存了一小笔钱。为了躲避丈夫的搜刮,她信任地把钱交给宝宝保管。沈莲与宝宝既似母女又似朋友,分享着喜悦,交付着关心,守着小秘密,平静地生活。宝宝开始有了要担负的责任,保护沈莲的私房钱。在宝宝成长变化的坐标图上,残酷和阳光就是横纵的两条坐标轴。当数值交合,成长的临界点就产生了。当变化到达了家和外公这个残酷和沈莲的温暖时,宝宝的成长开始了。这是坐标图中曲线值的第一点,是宝宝迈出的艰难的第一步。

  三、友情成长点

  在学校这个小型社会群体中,宝宝刻下了自己成长的第二个点。残酷坐标轴上使她蒙受了讥笑与委屈。她的乡土味和两颗显眼的大牙在宝宝进了新学校后,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以前尽管知道自己牙齿大难看,但除了父亲外,没有任何人取笑过。从第一天站到讲台上自我介绍,宝宝就不停地听到看到周边同学的戏弄和嘲讽。她的自卑和自恨全都涌出来。要改变牙齿的愿望就更加强烈,甚至成了非实现不可的目标。帮她冲破孤独和自卑阴影的阳光是她的同桌青豆。这个在她们第一次见面就旷课的女孩,属于与宝宝截然不同的类型。她家庭富裕,父母娇宠,大胆外向,潮流个性。在宝宝无助无援的时刻,她“威逼利诱”让宝宝和自己成了死党,就此开始了她们坚固的友谊。她们一起听流行歌,一起逛街,相互陪伴,彼此温暖。她泼辣地站出来,反击对宝宝的嘲笑,为宝宝出谋划策,找到了装牙箍的办法。为了给宝宝筹钱装牙箍,她们傻乎乎地抱着沈莲家里的便桶要去卖钱。宝宝开始长大了,有了相知的朋友,有了生活中的冷嘲热讽,有了必须成真的愿望,有了实现愿望的追逐。人有了梦才能算是真正的开始成长吧!因为没有装载货物的车轮是转不快的。承载了愿望,车才会开足马力,驶向收获的目的地。宝宝的梦与追梦的动力是生活中的残酷嘲讽和纯真友谊共同缔造的。残酷给了她坚强与决心,友谊让她坚持和温暖。当这两个值出现交点,宝宝踩下了第二步成长的脚印。

  四、寻梦转折点

  梦有了,渴望梦成真的宝宝鼓足着全力,朝它奔去。这次在两条坐标轴上书写数值的都是青豆。同一个青豆,但是又是改变了的青豆。青豆给了宝宝实现梦想的希望,却又让梦想破灭。这是宝宝成长坐标上沉重的一个临界点。宝宝无奈地踏出这一步,却又义无反顾。青豆在繁华的大都市认识了个有钱路数多的姐姐。许诺能帮宝宝矫正牙齿。此时的宝宝正处于无助绝望中,她孤注一掷,偷偷拿走了沈莲托付给她的钱,奔向了一直给她阳光的青豆。宝宝义无反顾的奔向这唯一的希望,寄托着自己命运的改变和未来的幸福。然而现实让她失望了。与她拿走沈莲的钱如出一辙,她手上的钱也被青豆认的姐姐偷偷拿走去买了SD娃娃。宝宝发现生活在繁华都市的青豆以及她倍加崇拜的姐姐都和她的生活原则格格不入。青豆不再是过去那个让自己温暖和全心全意寄托心情的朋友,过去的美好感觉只能永远停留在回忆中,再也找不回来了。于是宝宝离开了青豆,离开了给她希望又让希望破灭的城市,回到了支离破碎的家。这次残酷与阳光的交结在一起让少女真的长大了。导演此时用破茧而出的蛾象征着宝宝成长的突破。这个镜头也是全片的高潮。这一步成长的代价是巨大的。坚固友情的破裂,不能圆梦的强烈失落,都让宝宝沮丧泄气。同时这一步的收获同样是巨大的。宝宝明白了人的变化,社会的变化都是自己难以控制的。这时的宝宝生理上也出现了长大的变化。心理与生理的变化一起把这个不知世事的浪漫孩童塑造成了走向成熟的少女。破壳的艰辛,出壳面对的广阔天地,都反映着宝宝成长的深刻寓意。宝宝在不断的起伏和崎岖中感受着成长的快乐和痛苦。从此往后宝宝要独自在成长的荆棘路上行进。在她的成长坐标上,她一步一步地留下了自己成长的印迹。成长的她还将经历着一次次残酷与阳光的浇灌,还会在她的成长坐标上描出更多不同凡响的交叉点。宝宝的成长还要继续,她也许又将装载着新的抱负,滚动车轮,朝这新的梦想之地驶去。

  《十三岁女孩》围绕着十三岁的女孩宝宝的矫牙之梦,为我们展开了她的坎坷成长画卷。影片呈现的其实也是众多孩子的成长的过程。离家,交友,寻梦,失友,圆梦,失亲。他们就是这样踏着一个个深浅不一的脚印,走向成熟,走向长大的自己。旅途中的阳光和残酷就像神奇的画笔,它把巨大的喜悦与失落描绘成了成长路上的绚烂风景。电影能得到观众的心声共鸣,正因为它真实地再现了成长的真谛。成长路上不只有阳光,也有残酷。成长需要它们,孩子在成长,成年的过程中,他们需要沐浴着阳光,同时需要经受着残酷,在生活中历练成长。人的长大是个宽泛的含义,是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影片截取了女孩成长的开端阶段作为故事的主环,她身边过往的,复来又逝去的人物作为内环,层层相套,讲述着人的成长经历。强大的感染力和绵延的情感诠释都是影片的可贵之处。片中小演员朴质,自然的表演,丰富的音乐快速变幻,都能让观众体会年轻和现代的气息。《十三岁女孩》的美,在观看电影的过程中会完全释放出来。女孩的真实与可爱定会让我们怀念着自己的成长之路和成长中的梦想,更会让我们怀念着自己的阳光与残酷在成长中的两条坐标轴。 王璐璐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