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贾磊磊 张敬华:《鉴真东渡》的文化解读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6日21:32 新浪娱乐
在中国历史上,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两次壮举均是以佛教僧人为代表的。其一是玄藏西游,其二是鉴真东渡。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依相伴并且将中华文明广为传播,其巨大的历史贡献不可忽视。今天,处在全球化的国际语境中,仔细看来玄藏西游是为了求经,也就是为了将佛教的教义带回国内,是“请进来”;而鉴真东渡是为了传法,是为了将中国佛教的戒律、佛法在日本传播、发扬,是属于“走出去”。前者通过吴承恩的小说以及其它各种艺术化形式已经家喻户晓,而后者却为世人所知甚少,艺术化地表现这一历史史实的作品更是凤毛麟角。电视连续剧《鉴真东渡》正是在纪念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之时隆重推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 一 《鉴真东渡》以唐代高僧鉴真应邀东渡弘扬佛法为主线,讲述了鉴真大和尚历经十一年艰辛,六次东渡日本,最终达成宏愿的故事。正如电视剧中的主题歌所唱:“千金一诺终无悔,一生只做一事又何妨!”鉴真大和尚以千金一诺的信义和百折不回的执著,将中国佛教、雕塑、医药、建筑、文学、饮食等文化传播到日本,为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理解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十六集电视连续剧《鉴真东渡》以鉴真大师等人东渡扶桑弘扬佛法与所遭遇的种种阻挠和磨难为经线,以鉴真大师与众弟子包括日本僧人普照、荣睿等人的关系为纬线,在经纬交织中,刻画了一代佛学大师的心路历程。与当前风靡荧屏的类型化电视连续剧不同,《鉴真东渡》并没有依靠起伏跌宕的故事情节来吸引观众,而将电视剧定位为表现主流文化的历史传记人物剧,有意淡化强烈的故事情节,淡化戏剧化的矛盾冲突,整个作品的全力镜头倾力用于塑造人物。鉴真六次东渡,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失败了,但是他矢志不渝,终于东渡扶桑成功,电视剧在第一、二集就直接进入主题,以鉴真大师打坐时得到南岳慧思大师的暗示:日本是佛的有缘之地,并被日本僧人智行二十年来抄录中国佛经的行为感动,开启藏经楼任其观取,开始了与日本僧人的接触。其后十二集讲述了鉴真五次东渡的失败经历,或弟子不和、或官府阻拦、或百姓挽留、或海盗袭击、或遭遇海难、或疾病煎熬……在种种磨难面前,鉴真大师也有作为人之个体的愤怒与克制,更有不达心愿不罢休的执著与追求。电视剧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内心之间的斗争与冲突,缓缓而来,并加入了大量的叙述性事件和描述性细节,使全剧呈现出一种散文化结构和舒缓的叙事特点。《鉴真东渡》导演林大庆这样谈及电视剧的结构“不属于典型的戏剧式结构,而是根据人物性格自然产生,根据生活逻辑发展的”。全剧没有紧紧围绕贯穿冲突展开情节,而是淡化矛盾,淡化冲突。尽管有开端、发展、结局,却没有形成矛盾冲突激化的高潮,而且这种矛盾只不过是一种非对抗性的意见分歧,鉴真与弟子祥彦之间的分歧很快化解,属于矛盾还没有爆发就平息的一类。即使是很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产生能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如德清与澄观在荒岛上持戒与破戒的激烈冲突便是如此,林大庆认为这样的叙事功能在于提示人物而不是结构情节,将矛盾停留在生活的逻辑表面。而在鉴真与弟子灵佑的矛盾冲突中,灵佑为呵护师父,与诸寺三纲连手告官,导致官府出兵拦阻鉴真,破坏了鉴真第二次东渡。为此鉴真十分恼火,灵佑跪在师父门前谢罪,风雨无阻七七四十九天,终于得到师父宽恕。这一矛盾冲突的产生虽然相当戏剧性,是全剧的一个亮点,但剧作者并没有将它戏剧化、情节化,也没有矛盾冲突所应有的发展、高潮和解决,只是作为展示人物思想脉络的手段,服从于塑造人物的全剧总纲,因此这一段故事符合鉴真和灵佑的人物性格,也很符合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全剧在真实性方面的努力还值得称道的是东渡成功到日本的人物基本均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并且在剧中对佛学教义做了相关阐释,毕竟鉴真是生活在1000多年前的高僧大德,而他所讲的一些佛学教义本身又高深晦涩,因此出于人物语言真实性考虑,这些通俗化的阐释是必要的。 二 据历史记载,鉴真自从发愿东渡传戒,受了五次航海的挫折,第六次到达日本时,前后同行者已死去36人,中途放弃的二百余人;只有他和日本留学僧普照、天台僧思托始终六渡,不顾生命的危险,经过十二年终于达到了赴日传戒的目的。电视剧塑造了鉴真大和尚和他的五位弟子的群像,鉴真大师矢志不渝、排除阻挠,完成心愿,成为中日文化交流里程碑式的使者,形象高大光辉,他的弟子跟随师父性格差异很大,但终究各有所终。作为主人公鉴真大师支持他的自然是他对佛教的信仰,他用“佛说,智心一处,无事不办”来进行律已和教导弟子,从事研究佛学、传授戒律,是一代律学大师,他的坚忍不拔的毅力、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助人度人的品格,慈悲为怀的人文主义精神均以大师的佛教信仰为出发点,他亲自识草药,并教导弟子“学佛之人,人不仅要学打坐念经,还要学习五明、天文、地理、算术、音韵、建筑和医术,都是大学问,否则出家人以什么本事救济众生呢!”而他东渡日本也是因为梦中南岳大师的“日本是佛的有缘之地”的嘱托而来。 他的弟子中塑造形象最光彩照人的就是荣睿了。荣睿来中国学佛,是为了整治日本国内佛学困顿的局面,为了请中国律学大师去日本讲学,终其一生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直至病故前,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还是:“渡过去,早点渡过去”。 荣睿代表了两国文化的一种互动与共通。他执著于理想,却为现实所困,鉴真的六次东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受到荣睿等日本僧人精神感动的外因推动的一个结果。虽然《鉴真东渡》这部电视剧塑造的人物比较成功,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挖掘人物内心方面还可以更为精致,比如东渡日本后,他拒绝做官,而选择在民间弘法,为百姓看病,深受百姓爱戴,如果再加以刻画,应该更加突显出鉴真东渡的意义不凡。作为为数不多的宗教题材电视连续剧,《鉴真东渡》的影像风格自然带有一种宗教的意绪贯穿其中。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电视剧字幕出现的背景,有如浮雕一般,未看全剧就已经进入了一种宗教化的情境之中,鉴真东渡经历的惊涛骇浪与他内心世界的淡定从容都从这背景中呈现出来,已深刻地印在观众的脑海中。其二体现在对人物刻画的影像语言方面,并表现得尤为突出。鉴真讲经传法是全剧出现频率真多的场景之一,比如第一集中鉴真讲经的一个叙事段落,一开始是逆光,鉴真端坐于讲坛之上,只能看到一位高僧大德的轮廓,面部呈暗色,接着鉴真开始讲经,在摄影机摇过一群认真聆听大师讲解的僧人后,改为顶光,突显鉴真慈祥淡定、面含微笑的面容,带有佛祖一般的神圣光辉。有人认为此剧对僧人的塑造有如“进了庙”一般高大,这正是光影造成的宗教效果。电视剧中在演员的光影运用上表现出浓重的宗教色彩,这也是电视剧真实性的一个方面。 三 电视连续剧《鉴真东渡》以真实的历史为故事蓝本,真实地再现了鉴真大和尚克服重重困难东渡日本传法的历程。电视剧在真实性的艺术基础之上,更传达了一种文化话语,那就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唐代,日本曾多次派遣唐使团来中国,并派遣众多日本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文化历史知识,开元天宝年间,日本政府派遣第九次遣唐使团来华,同行的有日本僧人荣睿、普照等,他们还同时肩负着来华聘请中国传戒师东渡日本传戒,以整顿国内佛教义律废弛的状态。鉴真的东渡,不仅带去了佛教的经典、戒律用以整顿日渐困顿的日本佛教,更带去了中国的建筑、文学、书法、医学等大量典籍与著作,修建寺庙、塑造金身、开坛设法、刊刻佛典、辨识药材,将中华艺术与文明传播到了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鉴真大和尚东渡日本,不仅带去了中华文明,更带去了中国特有的人文主义精神关怀。鉴真在日本传播佛法十年,极受日本朝野的尊敬,日本天皇特授鉴真为传灯大法师。在日本,鉴真大和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中国的象征,他的博学多才,慈祥大度,无不渗透出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因子,他的所作所为一言一行,无不传递着中华民族开明儒雅、坚韧不拔、一诺千金的良好美德。因此,《鉴真东渡》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意义不仅体现于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上,更从影像的角度阐释了一种国家和民族文化形象的异域塑造。历史虽然发生于1000多年前,但辅以现代化的影像手段加以表现,传达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影视界应该多一些像本片这样有思想内涵、有文化意义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艺术化表达的作品,这对于提升我国在国际文化空间中的竞争力意义深远。 总之,作为一部表现历史的人物传记,《鉴真东渡》真实地描述了1000年前鉴真大和尚不畏艰险,东渡日本传扬佛法的故事,纵观全剧,令人在一种清静无欲的氛围中体会一代高僧执着于理想、渡世化人的光辉业绩,是一部少有的宗教题材优秀作品。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