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评论:《隐形的翅膀》开掘体育片的新路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9日16:24 新浪娱乐
看了冯振志导演的影片《隐形的翅膀》,便想着再去听一听那首同名热门歌曲。“百度”了一下才发现,到目前为止,《隐形的翅膀》还是主要跟人气鼎盛的张韶涵联系在一起。 但笔者更愿意期待,从影片公映之后,这五个字的涵义就会变得更加具体;而跟张韶涵的歌声一样流行的,将是影片中身残志坚的人物形象及其感人肺腑的励志主题。 2007年7月8日,在第三届“北京国际体育电影周”上,《隐形的翅膀》作为开幕影片放映并感动了几乎所有的观众。这不仅是因为影片以双臂残疾姑娘雷庆瑶为原型诠释了顽强拼搏、征服自我和健康向上的体育精神,而且还在于影片以深度的人文关怀和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展现了主人公平凡而又动人的成长历程。因为有爱,所以坚强;之所以坚强,是因为有梦想。影片极力张扬的主人公的精神境界,无疑能够极大限度地引发观众内心深处的共鸣。 在此之前,霍建起导演的《赢家》(1995)与陈国星导演的《黑眼睛》(1997),就是两部以残疾运动员为题材的优秀影片,在角度、叙事与立意等方面突破了传统体育片的普通模式,并先后获得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跟这两部影片一样,《隐形的翅膀》再一次探索残疾运动员题材体育片的影音特质与精神内蕴,在追求个性的基础上力图创新。 影片最大的特点和亮点,是由生活中的原型雷庆瑶饰演影片里的主人公志华,为此,影片里的许多故事情节,都来自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使编导者能够较为自由地出入于写实与虚构之间,增添了叙事的可信性和感染力,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影片的励志功能。大概不止有一个观众和笔者一样,看完影片后会真诚地相信主人公考上了梦想的大学。其实,现实生活中的雷庆瑶,仍是一个在读的高中学生。电影为了梦想而造梦,观众也会为了心中的感动而选择认同。一部影片的成功,大约建基于此。 在导演的努力下,雷庆瑶的表现令人满意。尽管饰演的角色就是自己,但这样的表演有特定的难度。雷庆瑶肯定是发扬了她在生活中的坚强和毅力,才能完成这一角色的塑造。跟《赢家》中的邵兵与《黑眼睛》中的陶红不同,雷庆瑶并不具备必要的演技,但她仍然成功地饰演了自己,使一个虽然失去双臂,但却充满爱心、性格坚强、怀抱梦想的阳光女孩跃登中国银幕。那种美丽,应该比维纳斯更加鲜活,并更具引人向上的生命力。影片结尾,志华从教练手里拿到了体育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悲喜交集地向着远方呼唤已经逝去的妈妈;此时,镜头大幅度横移,在蔚蓝的天空与辽阔的草原之间切换,再配以感奋的音乐动机。可以说,当全片高潮到来的时候,雷庆瑶的表演也是准确、动人的。 残疾运动员体育片是体育片中的特殊题材。大凡只有真正的残疾人,才能懂得残疾人运动之于他们的艰难和困境以及价值和意义;正是在这一点上,雷庆瑶之于《隐形的翅膀》,比邵兵之于《赢家》和陶红之于《黑眼睛》,应该更具体验的亲历性。这种体验的亲历性,不仅成为影片本身的特点和亮点,而且开掘了这种特殊题材体育片的新路径。 尤为难得的是,除了上述特点与亮点之外,《隐形的翅膀》还有意识地创造“看点”。当这种“看点”作为表情达意的手段纵贯全片,便升华了影片的内在旨趣,拥有了不可或缺的叙事性和造型性。影片拍摄地特意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把7-11月间优美怡人的坝上草原风光与主人公自强不息、凄美动人的励志故事结合起来,力图达到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片头字幕过后的第一个镜头,便从远远地延伸到天边的绿色草原上摇过,落幅在草原深处志华一家接待客人的小院里,烘托出天与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随着故事的展开,影片中的人物与其生活的场景逐渐融为一体,到结尾终于流露出一种人在天地之间为爱而生、顽强拼搏、驰骋梦想的诗情画意。在这部以残疾运动员为题材的影片中,身体残疾的主人公被“天上草原”所包容,精神世界显得相对自由、宽阔;“天上草原”在主人公的爱与坚强与梦想的映衬下,也显得更加广袤、壮美。这种空间设置的大气度,在国产体育片中还是比较少见的。毕竟,除了必须呈现紧张激烈的竞技场面之外,体育片同样可以选取赏心悦目的自然风光作为不俗的“看点”,在为电影观众提供视觉享受的同时,扩展体育片的空间视野与文化气息。 就是因为具有深度的人文关怀与强烈的情感冲击力,《隐形的翅膀》成为近年来国产体育电影中不可多得的性情之作。尽管这是冯振志自编自导的第一部故事影片,但编导没有为了所谓的艺术个性而牺牲电影载道的责任和使命,而是强调了面向青少年进行精神“励志”的初衷。对于所有观众而言,这部影片不仅是顽强拼搏、健康向上的激励,更是理想的呼唤与爱的教育。 为了走近更大多数观众的内心,影片没有刻意美化主人公的言行,也不想拔高主人公的精神境界。自始至终,主人公的理想只是要考上大学,这在一般人眼中也并非遥不可及;即便是在主人公获得残疾运动员游泳比赛冠军并刷新全国纪录之后,影片也没有把她的“梦想”提升到进一步挑战自我,在更高级别的残疾人运动会上勇夺金牌、为国争光的高度。正因为如此,观众才能感同身受地进入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为她的梦想祈祷和祝福。正像歌词中所表达的,有梦想就不会绝望,“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 跟一般体育片比较起来,《隐形的翅膀》还更多地把爱的教育编织进励志主题,使影片始终洋溢着一股美好而又动人的情愫。通观全片,除了志华叔叔和同学小莉对志华偶有不解之外,无论是志华妈、志华爸,还是学校的校长、老师和同学,尤其是运动队的强教练,都在竭尽全力地关心和爱护着志华。父母的奉献自不必说起,男同学运来教志华学骑自行车的有趣段落,以及强教练不忍心打扰走廊中看书的志华而悄然离去的身影,都是影片中令人感动的情节。这种来自主人公成长历程的,发自内心、不求回报的爱,正是现实中人际关系的某种折射,也是人性中最美丽的部分之一。编导择善而从,足见其良苦用心。 因为有爱,主人公不仅变得越来越坚强,而且逐渐懂得了爱的真谛。在深爱着自己的妈妈去世之后,志华训练愈加刻苦。这时,影片平行剪辑志华刻苦训练游泳的现实画面与妈妈关爱志华的回忆镜头,将感人的爱的力量深深地镌刻在观众的脑海,令观众禁不住地热泪盈眶。影片想要告诉观众的是,除了坚强的信念之外,美好的爱也是主人公以及所有残疾运动员的“隐形的翅膀”,将会带着他们的梦想,像风筝一样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 相信任何一位初看影片的观众,都会被雷庆瑶尤其残奥冠军何军权的残疾状况所震动,进而感慨造物弄人;但在看过影片之后,最不能忘记的,不是他们残疾的身体,而是他们淡定的姿态与灿烂的笑容。在这个连许多正常人都不免浮躁、忧郁的世界上,他们的存在因为精神的完整而最美。 就是在这样的层面上,《隐形的翅膀》激励和启发着观众,开掘了国产体育片的新路径。 附: 作者简介 李道新,电影学博士,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兼任《电影艺术》杂志编委、《电影评介》杂志编委、《电影文学》杂志专家团队成员以及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理事、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理论评论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主要研究中国电影史、中国电影批评、中国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传播与中外电影关系。在《文艺研究》、《文艺理论与批评》、《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百篇;在长江文艺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国电影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机构独立出版学术著作七种,主要包括:《中国电影史(1937-1945)》(2000)、《影视批评学》(2002)、《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2002)、《中国电影的史学建构》(2004)、《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2005)与《中国电影史研究专题》(2006)。其中,《中国电影批评史(1897-2000)》获得第九届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及北京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电影文化史(1905-2004)》获得第十届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入选教育部2006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主持的课题或项目主要包括:全国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中国电影传播史(1905-2005)》;教育部“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项目《中国电影通史》;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都市功能的转换与电影生态的变迁:以北京影业为中心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科学大系”子课题《中国电影史(1905-2005)》;长影集团(长春电影制片厂)委托项目《长影史(1945-2005)》。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