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评论:新版《霍元甲》尊重历史 场景气势磅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15:14 新浪娱乐
昨晚,郑伊健版的新《霍元甲》在广东台珠江频道首播,看完1、2两集,立刻勾起了我童年那段难忘的记忆。记得那时我七、八岁吧,黄元申版的《大侠霍元甲》登陆国内,迅速刮起了一阵旋风。那个时候乡下的电视机非常稀有,一个村子也有两三家有电视,农村娱乐节目又相当稀少,当时看《霍元甲》成了全村人最热衷的集体“娱乐”活动。我清楚的记得那年的夏天,我隔壁家的叔叔把他家那台“破旧”的熊猫牌电视机放在自家的稻场上,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带着自家的凳子、带着扇子早早的就等在电视机前,等待着“大侠霍元甲”,这成为了好几代人共同的美好记忆。那种全村人一起等待并观看电视剧场面我再也没有看到过。 也许老版的《大侠霍元甲》给人的印象太深了(个人以为在那个完全没有娱乐的年代,突然这么一部精彩的武打剧蹦到你面前,那个印象是一辈子都没有办法磨灭的),看新版《霍元甲》难免会有比较。记得老版“霍元甲”开头拿着本不知啥名的书,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去约会青梅竹马的“情人”赵倩男却被赵家当作偷学武功的奸细抓了起来,然后还被人狠揍,毫无还手之力,悬念做得相当足,冷不丁的在霍、赵两家名誉的“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一身自学的武功惊艳亮相,这太吸引人的眼球了。不过这种“横空出世”恰恰给后来人留下了很大的创作空间,试想想一个体弱多病、被禁止学武的霍家四公子,怎么可能一夜成了超级武林高手呢,这也太“外星人”了。新版《霍元甲》开始在他的少年做文章,用十几分钟的时间交待了他最初的“师傅”——大刀王五。提到大王王五,这人很有传奇色彩,当时在武林中就享有盛誉,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与谭嗣同的情谊,他欲救谭脱离危险而被谭拒绝,谭在狱中做的那句“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一昆仑指的就是他。历史上记载王五比霍元甲年长,同为武术高手,切磋那是难免的,两人属于亦师亦友,传闻王五牺牲,还是霍元甲为他收尸掩埋。从这个角度上说,把王五“变”成霍元甲的师傅,还是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与老版“霍元甲”天资高人一等,自学成才相比,新版借此点明了霍元甲武功是有师承的,当然后来他自己创造和超越罢了(。在剧中的黄河边,王五对少年霍元甲说了很多痛感国家备受欺凌,力图自强的很感染人的话(国力渐强,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引起年轻观众的共鸣),也为霍元甲后来成为爱国大侠做了重要铺垫。 两个版本的“霍元甲”形象也有巨大差异,黄元申版“霍元甲”短发、长褂,把时间一下子拉到了民国,具体哪年无法确认。而郑伊健版的“霍元甲”从少年到成年都留着清朝的长辫子,这是符合历史真实人物霍元甲所在的时代的。因为历史上记载他要跟外国大力士同台竞技(老外最后都临阵脱逃了)最迟也要到1909年,那时清王朝未亡,长辫子肯定还在,所以新版的设置符合历史,同时历史的真实也“迫使”郑伊健剪掉了那头飘逸的长发。 从播出的头两集来看,新版《霍元甲》的场景很精美,大气磅礴,黄河壶口瀑布、万里长城等锦绣河山的壮观场面,与老版中反复使用的小树林、狭窄的小街巷以及空间狭小的庭院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其实这也难怪,香港寸土寸金,像样的外景地没几个,那时候回内地拍片的时机又不成熟,再加上制片老板出于成本的考虑,老版选择这些场景也是迫不得已。此次新版充分发挥了场景的优势,把主题曲里的那句“万里长城永不倒,千里黄河水滔滔”真实的展现在电视屏幕上,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有种电视大片的感觉,这是老版无法与之相比的。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