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评论:电视剧《交通警察》大道通民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1:13 新浪娱乐
《交通警察》 “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叔叔拿着钱,对我把头点……” “警察叔叔”的社会形象,闪亮在上个世纪共和国开元的第一个十年里,随电影《今天我休息》的主题曲唱红中国。半个世纪过去了,“一分钱的故事”一代一代往下传。直传到中国第一部交警题材的28集电视连续剧——《交通警察》,在和谐社会的人文大背景下横空出世,登陆央视黄金档。 近年,公安剧充斥全国各大频道,刑警、片警、特警片耀眼夺目,警徽辉映之下,“交警”首次贯穿28集长剧。以全新的视角告诉笔者——原来公安剧还可以这样拍,原来主旋律片还可以这么耐看,原来情与法还可以这般诠释。“警察”前面的“人民”两个字,被柔化、人性了。 中国官方数字统计:每年全国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超过10万,平均每5分钟约有一人死亡,16至45岁年龄组人群占死亡总人数的58.6%至62.4%。日新月异的经济时代,也在呈几何方式地“催生”、“增容”着中国大地上的车流。车水马龙成为这个繁华盛世彪炳社会发展的图腾。同时,各大中型城市的“交通拥挤”、“出行难”问题,也在考验着新旧交替、转型期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 中国交警正在这样一种国情下,头顶国徽,背靠法律,履行职责,维护公义。 《交通警察》开篇以“女交警被打”、“走私车亮相”两大事件展开,直面生活,直逼人心。车轮下“滚动”出的,不是“高大全”的严肃说教,而是宛如平常一段歌的娓娓道来,北江市交警支队长张立伟的“草根队长”形象扑面而至。唱黑脸的支队长,是一位“孔明妙计安天下”的智者。为盘活城市大动脉,他把“主意”打到市长身上,改市政府正门为后门疏导交通;把交通沙盘背进自家书房;把“拆厂改路”的规划游说到总经理夫人的枕头边、病床前、监狱里。 “小人物”身上的人性灵光,照亮着这部民生大剧。站马路30年的老交警陈玉米,穷得50多岁了还不会打手机,他冲冠一怒为公义,怒斥“你包出租车,忒腐败!”;年轻交警韩林林退回富姐的15万元“情感捐助”,毅然回到同行女友身边;宁愿辞职也要讲真话的晨报女记者吴小丁;手持话筒,一次次“犯乱拗上”的老洪……他们的无奈、抗争、成功、欢笑,一次次与笔者心灵共振。 剖析社会,直面现实,忠实记录,该剧具备了新闻片、纪录片、晚报体的原生态、零距离特征。这一点从主题、细节、镜头、剪辑语言,都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里面的很多素材,“搬”自长春及全国各地的晚报、都市报、民生类电视节目,生活气息浓,“人间烟火味”重。这与编剧郭中束的生活底蕴不能分离,他下过乡、种过地、当过工人,情感的根须深扎于基层,此种优势亦在《绝不放过你》中已展露无遗。他生在车城(新中国汽车基地)长春的,驾驭起交通题材来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四年前,有着“中国首席反腐导演”之称的雷献禾,在《大雪无痕》、《绝不放过你》、《大江东去》之后,以一部《老娘泪》成功“转型”走上另类情感路线。如果说《老》剧是初试牛刀,那今天的《交通警察》可以称之为成熟的“主旋律情感剧”。 与以往黑白分明,刀光剑影的公安剧不一样,这部民生大剧里,少见传统意义上的“好人”、“坏蛋”,没有一个人是一杆子“坏”到底。副支队长马国良坐着“大奔”入剧,身后有一位背着他收“包车钱”的夫人;徐有志三番五次栽赃陷害交警。但两人都完成了人性层面的善良转身。 自剜病灶,去瘤除疽。《交通警察》没有回避问题,忌讳敏感。人民群众关心的不和谐一面,也在该剧中得到充分展示,养出租车、包线车、睡凉炕、花赃钱、拿人钱财替人搪灾的交警杨凯,还有那个助纣为虐替他销赃的烟摊,都暴露在太阳之下。 主旋律剧超脱不了雅与俗、市场需要与政治把关的考验。情与法交融的诠释,被《交通警察》演绎得浩气回肠,用鲜活的镜头阐述了新时期执行交通法规的特色——以人为本,倡导和谐,突出人情化,亲情化、科学化服务。交通警察为恪守法律的尊严,执行《五条禁令》,罚单之下无父子,和平大道上有汗也有血,冯媛媛血洒长路,刘科长壮烈牺牲,张立伟把发妻送进监狱。为了那片亲情,交警队对应“五禁”,“开展“五进”(学校、家庭、农村、单位、社区),力倡“小手拉大手”,帮下岗职工找工作,为高考学生取《准考证》、陪考三日、一路相送。“欠情”一段,也是此剧的一个高潮——为“补偿”交通事故家属,交警自掏腰包买她家的彩票、报纸。正如张立伟所言:对群众要一律释以亲情,不能有前50年、后50年“隔三代不亲”的想法,否则你执法的天平也会随良心而倾斜。 《交通警察》让观者明白:关系民生的交通问题,事关每一个开车人、行路人。无论你是开“悍马”的大款显贵,还是布衣过街的贩夫走卒,在红停绿行的规则面前,在生命面前,应该是平等的。之于城市,少一座高楼可能无大碍,但之于社会、经济、文化、人居,交通的作用不言而喻。试想,如果维系城市经纬的交通大动脉梗塞、瘫痪了,就像一个壮年人猝然而死,后果可想而知。 “吉剧现象”为国内电视圈的热门话题,继反腐剧、农村剧之后,这部寓情于法的主旋律大剧,又为吉剧增添一个新品种。吉林省的经济实力在全国并不占先,但“东北嗑儿唠出的大剧”却是已为翘楚,艳傲芳林。“吉剧”自有他成功的必然性在里面,《交通警察》是所有成功“吉剧”的一个新版缩影,它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首先是语言优势,剧中除了吴小丁、老洪等几个人之外,其他角色一码正宗的“东北普通话”。民谚俚语,信口而出,有的语言不是本子上码字“码”出来的。再者,郭中束、雷献禾这一编一导,几年合作下来,已达到心领神会的默契程度。两人都是50年代生人,都有过基层生活经历,对市井、人情、世俗、时势洞若观火,明察秋毫。编导出来的作品,不矫不作,不媚不俗,自然能“戳”到观众心窝子上,哪能叫人不喜欢。总制片人为赵醒夫,他的导演之路发韧于《大雪小雪又一年》、《石头剪子布》。从描写下岗女工生活的《多雪的冬季》起步,开始了制片人之旅。他“转身”前后,操作的都是现实生活题材的影视剧,都是以伏下身来亲吻土地的姿态与现实对话。 “一分钱”的故事旋律,唱响了前50年。电视连续剧《交通警察》以后来者的姿态,续唱这曲大路长歌。且愿,余音再唱50载。文/元古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