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钧一发》:我几乎闻到了老鱼的腥味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1日21:10  新浪娱乐

  谭飞(《千钧一发》:我几乎闻到了老鱼的腥味 blog)/文

  放在北宋,高群书(blog)导演一定是那个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反弹铁琵琶的主,因为他的英雄情怀跃然画上,青山遮不住。看完《千钧。一发》,炸弹随时可能爆炸但无法预知的可怕感仍然笼罩着,高群书亲手制造了一颗主旋律电影的炸弹,当量不小,用“三联”著名文学女青年马戎戎的话评价:“主旋律拍到顶了。”

  到什么顶了?倚天屠龙记(《千钧一发》:我几乎闻到了老鱼的腥味)》里的光明顶,中国式主旋律按这个样子拍,成本再低,都有人看,业余演员再多,都表现得比专业演员自然。《千钧。一发》也表现了一个排爆英雄,但这个英雄很多时候还有点狗熊,这就让“老鱼”这个人物显得真实,一点都不高大,更不全。拍纪实电视剧出身的高导纪实的功力很强,情节扣得很紧,全片没音乐,但音乐在观众心中,余音绕梁。

  相比东京审判(《千钧一发》:我几乎闻到了老鱼的腥味 blog)》,我觉得导演在《千钧。一发》里更冷静,更刁钻。叙事线索很清楚,比逻辑还符合逻辑,比真实还接近真实。他当然有很多隐喻,穿着“狡猾”外衣。比如,让老鱼受伤的那次爆炸前,老鱼有意识的留下遗书,一再强调自己老婆跟小孩的工作,让儿子多学点技术,他后来居然一直抱着那个啤酒箱,以他的经验,不会傻到一直抱着炸弹,这说明他可能是想过“赴死”的,因此动作决绝。再比如老鱼这个名字。何谓老鱼,在“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残酷现实世界,一条有经验的鱼才能生存,能靠着“游”“滑”活下去。但就是这个名字乃至部分气质带着“圆滑”的人物,却别无选择的成为英雄人物。“世无英雄,遂令竖子成名”,这句话好就好在揭示了英雄出名的偶然性,没有人是先天的英雄,就象老鱼说的:“炸弹谁不怕啊?”“怕”其实是人性的真实声音,先有人,才有英雄。

  老鱼的生活,平凡得闻得到腥味,人间烟火处处。每次排完爆,出身臭汗,他第一件想到的是去洗个澡,慢慢还有些档次要求;庆功酒也明确提牌子;危险性较大的排爆前,现场向组织提要求。这些东西以前的英雄有没有?肯定有,是人都有,但不能或不敢表现。《千钧。一发》第一次把一个英雄人物的全景生活纤毫必现,对英雄人物的气质做了次个性化拨乱反正,让观众明白:英雄不是刘翔(《千钧一发》:我几乎闻到了老鱼的腥味),得考察素质,得从小开始玩儿命练,谁都可能当英雄,都是时势造的。

  老鱼在厨房里很生活化的剪鱼,处理鱼鳔、鱼鳞等杂事一幕,老婆在一旁没好气的说:“记着把厨房收拾了,那味道多大啊。”但我希望老鱼别收拾,因为我几乎闻到了鱼的腥味,这种味道,没经过修饰处理、真空包装,反而让人感动得一塌糊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