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偶尔的妙笔与大量的平庸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1日17:42  深圳商报

  关万维

  我感到奇怪的是,为何中国的大片都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历史题材?而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人做得及格。看上去,中国历史是中国电影的一次流感,没有人躲得过去,只是张艺谋比较倒霉,感染多次却未能形成抗体,堪称失败中的失败。

  看过这半部《赤壁》,感觉中国导演终于在历史题材上有一点进步:不那么空洞了。可是,新的问题也出现:拼凑,太拼凑了。不再空洞,原来只是强行组装,而不是真的丰富了。把三国的其他故事或者与三国无关的典故改装拼凑进来,如唐狡失缨等、曹操杀孔融等。可是,操杀孔罪名是“不孝”,这回强拉进来“祭旗”,不觉得有什么意义;偷牛一节,也实在无关痛痒。

  中国古典画论中有一个观点,就是画鬼魅易,画犬马难,原因就是鬼魅无形,怎么画都可以,而犬马有状,画得如何,有个参照。历史题材也许因为如此,所以电影怎么在一个已知的框架之内展示才华,是真功夫。因此可以说,历史题材是电影编剧或者导演的一面照妖镜。

  半部《赤壁》,抛开那些看得出来有明确意图的胡编乱造,也还有一些看起来更像是完全失控的处理。比如,此时曹操和孙刘联盟主力完全是隔江相望,长江是孙刘联盟天然屏障,曹操还可以玩水路佯攻陆路出击,孙刘也在长江北岸摆起八卦阵,关羽、张飞、赵云在周瑜眼皮下在八卦阵玩肉搏战,显然纯粹为了找一个搏杀的场面玩玩那种廉价的血腥。

  “如果老百姓都不能保护好,那么这场抗争还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类似的这些对白,是故意调侃,还是黑色幽默,是反讽,还是编剧真的就这么笨。

  孙权射虎,这一细节的设计,既勉强也不高明。

  看到牧童既然可以在练兵场吹笛子,我不能不惊叹,不是吴军无能,是导演太强大了。

  孙尚香这个人物,算不上成熟的人物,将她与刘备的姻缘兆头提前几年,也许不错,但是却不符合情理:刘备此时落魄如此,长期富贵一方的孙权岂能看得起他,孙权嫁妹简直是太把刘备当皇叔了。

  看着这处处经不起任何推敲的细节,我只能完全放弃历史真实与逻辑的基本要求,就当它是在“解构”,否则这片子没法往下看。

  的确,片子中一些台词也流露出一点“解构”的色彩,比如一些台词虽然引起笑场,但是我觉得这些台词还是可以的,如周瑜与诸葛亮之间的一些对话。可是,如果要解构,就应该有更明朗的整体构思,而不是乱成一锅粥。常常摆出一副“解构”架势,接下来却又诚惶诚恐,偶尔的妙笔与大量的平庸,使得这半截电影让人哭笑不得。

  比较成功的,我觉得是周瑜到刘备军中探营的细节,关羽在教书,张飞在写书法(张飞本人是写得一手好字),刘备编草鞋,这些既有历史根源,又有明确的“解构”意味。但是周瑜接下来的说教又将片子引向平庸。周瑜与诸葛亮弹琴对话一节,我认为也不错,但是后面周瑜与小乔的对话,又将电影打回“烂片”的原形。时而玩“解构”,时而又表现出努力回到历史逻辑的强烈愿望,看不出来,这到底想干吗?150分钟过去,大战之前的凝重气氛没有,“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气概也没有,超凡脱俗的当代视角也没有。莫名其妙,有。

赤壁吧
新闻排行】【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