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祝()》故事,千古传唱。而最新的版本就是香港导演马楚成的《剑蝶》(blog)。顾名思义,“蝶”来自“梁祝”中结束时令爱情升华的“化蝶”桥段;而“剑”便意味着旧瓶装新酒,文戏在这里衍变为了武戏,文弱书生梁山伯变身为武艺超群的梁仲山。
马楚成的电影,一贯重画面,重摄影(其为摄影师出身),而比较轻剧情,轻人物。影片大多呈现出一种“好看好听但缺少意蕴和深度”的风格。马楚成往往会将喜剧元素,打斗段落,明星效应和奇观异景共冶一炉,成为其影片商业票房保障的法宝,代表作《东京攻略()》即为鲜明一例。《剑蝶》虽然没到达《东京攻略》那样的和谐共存程度,但是其一贯的特征依然彰显。
叙事采取了“去深度”的策略,人物塑造更是平面化。情节从“文”到“武”的转变,自然是为增多打斗戏,提升影片节奏,提供更大的视觉刺激为目标。程小东也确实将几场武戏指导地颇具观赏性。
影片明显把《梁祝》中的古典意蕴替代成具有鲜明当下时代特征和消费心理的后现代式戏谑甚至颠覆手法。特别是“化蝶”这一原本具有强烈悲剧力量的桥段,在影片中几乎成为了恶搞的对象。祝言之在她暗恋的大师兄梁仲山的配剑上画了一只彩蝶,而后来剑身上则出现了一对彩蝶。这种接近搞笑的方式,自然将原本该桥段中的崇高感消解的无影无踪,但是这也暗合了当下年轻人内心的叛逆思维。
影片还颠覆了另一中式文化惯例:青梅竹马。马承恩与祝言之是青梅竹马的发小,但是祝言之与梁仲山一见钟情,于是“马大哥”嫉妒仇恨涌上心头,强取豪夺。青梅竹马未必两情相悦,青梅竹马也可以是恶魔上身。这样的反向叙事,在影片中一样是一种颠覆手法。
马楚成不但改换了故事的朝代,还洋为中用。在一对恋人因无法一起而相继殉情的段落中,影片又中西混搭,把莎士比亚著名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死亡方式套用过来,假装自杀,然后情人误以为真,悲而自尽,爱人醒过来后悲痛欲绝……这自然更让原本是纯粹中华文化的故事带上了一种时空混乱的幻觉。而祝言之见到爱郎为自己殉情后,悲痛地自埋于他身边,也不具有悲剧震颤力量,更多的是让观众被雷后莞尔。
马楚成历来重视打偶像牌,这次他的牌是台湾人气男星吴尊( blog)和香港青春偶像阿sa。特别是吴尊,在几场戏中,摄影机尽其所能地烘托其偶像气质,特写,慢镜,精致的打光,加上吴尊酷酷的脸部和身体造型。这对于冲着这位明星去的粉丝观众来说,是一种很大的满足。
偶像消费加上美轮美奂的美术和摄影制造的视觉消费,也许会让人在看片的过程中淡忘故事孱弱的弊病,它也为“快餐式电影”的消费模式和“故事越浅薄,票房越开心”的市场现象提供了又一例子。 叶枝错/文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