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等待》:大时代背景下的跨国生死恋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0日14:45  新浪娱乐

  文/九条命

  “爱情”是电影中的永恒主题,而大时代背景之下的爱情故事也屡见不鲜,有很多家喻户晓的佳作,诸如《魂断蓝桥》《乱世佳人》等,无不是将主人公的忠贞爱情置身无情战乱中,以悲剧爱情打动观众,《北京等待》便是这样是一部“爱在战乱疾病蔓延时”的爱情电影,只可惜虽有宏大的格局,导演的功力却明显不足,导致影片处处充满斧凿的刻意,而流于平庸。

  片中的乔治是一家美国大公司老板的儿子,在巴黎工作时爱上一位叫做娜迪娅的伊拉克姑娘,伊拉克战争爆发时,娜迪娅被迫回国,相约北京再见,故事从乔治与中国姑娘朱迪在北京的邂逅开始展开,通过讲述和回忆,娜迪娅成为一场跨国恋情中的符号化人物,美国小伙痴恋伊拉克姑娘,这样的安排本身就难免给人牵强的感觉,而朱迪的出现则更多是为了展现中国文化,在乔治与朱迪的相处中,北京的古老文明与现代文化一一呈现,长城,天坛及酒吧,高楼大厦等场景与回忆中的巴黎构建了影片的国际化元素,但只是风光片似的给予表面展示,对于不同种族文化之间的冲突与交融表现的非常浅显,尤其片中交代朱迪来自云南摩梭族,让最后乔治为了寻找她而远赴丽江,猎奇的目的更是显而易见。

  此外,“非典”也成为片中展现大时代背景的另一要素,战乱和疾病面前,爱情更显无能为力,乔治与朱迪身处非常时期的纠结同样意在煽情,不过如同他俩之间这场不明不白的暧昧让人难以投入一样,当仿膳饭店的服务员穿清装,戴口罩出现在银幕上时,便成了彻底的黑色幽默,颇有些不伦不类的尴尬。

  很明显,导演看过不少经典爱情片,因此,片中的桥段有太多的似曾相识,老套陈旧,过于模式化,战乱导致离别,即将重逢却惊闻噩耗,无不在观者意料之中,完全没有剧情峰回路转带来的惊喜,即便如此,如果在包装上做足文章,仍可提升影片的可看性,这一点,《云水谣》的精致便是珠玉在前的例子,《北京等待》虽谈不上粗制滥造,技术上实在有些乏善可陈,除了镜头语言相对纯熟之外,难见更多亮点,几个闪回段落略显脱节,而表现乔治由于担心恋人安危的梦境则给人以粗糙之感。

  既然是爱情戏,俊男美女的搭配自然不可或缺,男主角乔治的扮演者外形英俊,但演技一般,不客气的说,完全属于花瓶级别,女主角朱迪的扮演者若按照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来看,实在是相貌平常,但对人物性格心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把握真实细腻,准确到位,如果选择一位外形柔弱的女演员,相必会让观者心生怜惜之情。那个让人生厌的女上司,倒是一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配角,时而嚣张又跋扈,时而可怜又可悲,演活了一个企业高管的张扬与无奈。

  作为一部导演处女作,《北京等待》还是不乏可取之处,主题上宣扬了爱情的忠诚,同时也向世界呈现了新时代北京的风貌,不论出于玩票还是其他目的,导演对于中国和北京的那份深厚感情,还是能够看得出来,单就这一点来说,影片还是值得捧场的。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浪漫爱情电影《北京等待》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