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杨劲松(blog)
《开往春天的地铁()》、《好奇害死猫(blog)》、《夜。上海》,张一白的电影一直让人关注,《秘岸》是他的第四部作品。从外在形式看,他的电影都是大明星主演,而大明星对于这个外表憨懒的导演似乎信任,他的电影作品究竟最大的魅力在哪里?对此,张元( blog)曾经说:“张一白已经形成了他独特的美学体系,在他的所有影象作品中都有充分的体现,很有个性他人难以复制。这种美学特点在90分钟长度的电影中若能与故事与人物和谐结合,那就会产生特别强烈的化学反应。”而笔者觉得那部《好奇害死猫》给人的直觉正是“精液和血液的悬疑”!
据说《秘岸》这个片名是电影局建议的,张一白原来的片名叫《少年》,后来改为《迷果》,但未获通过,最终定名为《秘岸》。影片还是取景于重庆,与《好奇害死猫》一样,淡化了山城的人文背景包括语言,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内地发展中城市的故事,《秘岸》没有了精液与血液的暴力,却依然有更强的人性张力。
《秘岸》通过一位少年视角讲述了父亲因一场车祸的失踪,父亲是位出租汽车司机,车翻进了长江,车上的一位女乘客却活了下来,进入了这个父亲缺失的贫困家庭。少年的母亲是位下岗厂医,厂医是计划经济时代符号很强的职业,因为当年大的国营单位都是医院、幼儿园、澡堂全部配备齐全,在市场经济到来后全部瓦解。下岗母亲爱喝酒,现在兽医所挣钱。父亲的失踪,唤起了少年对父亲发自内心却在青春期不愿外露的爱,爱的动力就是让他去探询父亲车祸的真相,最大的线索就是在他家养伤的女乘客,她是夜总会的小姐,正当工作是陪酒女郎。女郎虽然腿留下残疾,但并未冲淡她本身的性感,或者说,在刚历经梦遗洗礼的少年的眼中,她是性感的化身,温暖又神秘,满足了少年体内荷尔蒙的一切需求与寄托。那一夜,少年和女郎酩酊大醉,少年发出了人生中第一次貌似爱情的宣言,我要带你去远方,不让你干这一行,我要给你一个安定美好的生活。这些话在女郎耳里是多么似曾相识,女郎没有对少年揭开真相,在真相面前,少年并没有惊诧,一个无所谓的质疑,把女郎的一丝忏悔都击得粉碎:“故事编得太不可信了,我爸爸也许没有死!”
张一白在讲述少年与女郎的主线的同时,还设计了母亲、少年女同学这两条女性副线。母亲邂逅香港小商人,他用他最小的物质能力给了母亲最大的精神支撑,两人发乎情、止于礼,蒋雯丽、陈奕迅(听歌)的表演非常准确,弥补了本色与角色之间的距离。少年与少女的那段朦胧的爱情描写,是张一白的强项,但他做了最大的克制,并没有发展下去,但那段华彩正是少年面对女郎与父亲的现实残酷的最好对应。少年对少女的单纯,到对女郎最后的质疑,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成长,他成长却并未成熟,所以他还相信父亲还在世上,少年是一位外表淡漠的理想主义者,和他的父亲一样。
其实,《秘岸》并不是一部所谓的爱情片,有着更为深入的寓意,尤其在如今对于改革开放30年的回首中,父亲的缺席是个最大的问号,张一白或许在追问一个以物质高度发展的经济大革命中,我们丧失的最大财富是什么?我们付出的最大代价又是什么?父亲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主义,一个理想,一个寄托,这个意想如同《三峡好人》中的长江。在影片的结尾,父亲留下的遗腹子、少年、母亲还在家中吃着一顿普通的午饭,桌上还有酒,没有父亲,可是我们的生活依然继续,在父亲遗像的笑容的陪伴下。张一白同样在追问历史、批判现实,但他的态度是从容的、是开朗的,他没有愤青的外表,但《秘岸》这个拳头却砸出了最红的鲜血。
《秘岸》其实并不血腥,血液被江水淹没,长江里的亡者的身体是白色的。片中也没有情欲外露的精液,只有不断出现在角色行为中的酒精,酒精从少年、女郎、父亲、母亲等人体内流过,是一种麻醉,更是一种寄托。《秘岸》让我们看到张一白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掌控更大情怀的美学能力,都市欲望从个体的命运转移到对个人生存的大环境的人文探秘,这是一种胆识,更是作为一位大导演的必须,关于对自然人与社会人的认识。
《秘岸》在影象上更为成熟,张一白制造了一个写意的真实环境,开阔又深邃,少年的性萌动与最后的性冲动,他都用极为张力的影象与视听表达,尽管弥漫的是酒精,但从骨子里,依然是精液与血液的味道。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