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彤
很久以前,还在上大学的时候,记得有一节课,专门讨论“历史观”——到底是谁创造了历史?印象中,有以下三种历史观,第一种:英雄创造历史;第二种,劳动人民创造历史;第三种:英雄与劳动人民共同创造历史。
年头久远,我忘记课结束的时候老师所宣布的正确答案了。但在看电影《梅兰芳》的时候,我忽然想起了那节课。从电影一开始,少年梅兰芳就在读一封信,这封信在电影里究竟出现过几次,我没有数,但每到梅兰芳人生的关键时刻,这封信就会跳出来。信是梅兰芳的大伯写给梅兰芳的,开头就是:婉华吾侄,当你读到这封信的时候,不知道你大伯是否还活在这个世上。
婉华是梅兰芳的本名。我不知道真实的梅兰芳是否有这么一个大伯,给太后唱戏,恰巧赶上舅母去世没敢穿红,因此获罪,被戴上纸枷,如果纸枷有一点破损,他的小命就没了。那段戏很震撼——一队人马押着带纸枷的大伯,边走边抡鞭子,“啪”的一声,“啪”的一声,大伯的整个后背全是血,边挨着打,还得边夸人家打得好,并且还不能让纸枷有半点损坏。
获罪的大伯,在信的开头劝梅兰芳不要唱戏,做一个凡人。但信的最后,大伯说:你从小就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孩子,你要唱就唱吧,好好唱。
我理解——凡人,应该就是历史观中的“劳动人民”吧?而英雄,多少都得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气质和精神。少年梅兰芳和他称之为爷爷的京剧前辈十三燕唱对台戏,梅兰芳一举击败十三燕,红遍大江南北,而十三燕当晚气绝身亡。从气质上说,十三燕更有英雄气质,他说“输不丢人怕才丢人”,但显然识时务者为俊贤,十三燕不够识时务,他何苦和梅兰芳唱对台戏呢?赢了,是他应该的,他本来就是“天下无敌”,输了,他等于用一生的成就为梅兰芳做了铺垫。
“他不会越红线但又在红线之内波澜翻滚”——梅兰芳和我曾经熟悉的所有桀骜不逊的艺术家不同。很多艺术家,比如梵高,因为走在时代的前面,所以作品要到死后才被认知,而梅兰芳,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踩对了踩准了时代的步点,于是红了。而作为红的代价,就是一生都在和“纸枷”纠缠。在电影里,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有一句台词,大概是说,自从我进了梅家,就没有见过他做哪件事情是自由自便的。
就我自己而言,并不是很喜欢梅兰芳这种性格类型的人,但成功往往属于他们,他们善于在不自由的人生中找到一条相对自由的路,他们不任性,虽然也有脾气。一般而言,我更喜欢孙红雷的邱如白和陈红( 听歌 blog)的福芝芳。福芝芳性格很独特,她任劳但不任怨,肯负重但不甘忍辱。当邱如白告诉她梅兰芳跟孟小冬的事儿时,她先是满不在乎地说:“梅兰芳这样的人要是没个红颜知己,我都替他委屈。”这是当着邱如白的面,翻过头她就直接找孟小冬去了。当孟小冬最终离开梅兰芳,有一场戏,晚上,梅兰芳一边喝汤一边掉眼泪,福芝芳放下手里的毛线活,轻轻说了句:别哭了。
事实上,孟小冬并不能算福芝芳的劲敌,只要梅兰芳想成为梅兰芳,孟小冬就不会有结果。对于福芝芳来说,她真正的对手是邱如白。邱家五世为官,邱如白留洋回来,偶然听了梅兰芳一出戏,直接辞官不做,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就傍戏子去了!”他为了使梅兰芳成为梅兰芳,甚至强迫梅兰芳做了很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这使福芝芳非常恼火,但又不好正面交火。她能说什么呢?人家俩情深似海,并肩作战,击败十三燕的时候,还没有你福芝芳呢。再说,毕竟邱如白是最理解梅兰芳的。邱如白说:“谁要是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他成就了梅兰芳,他鼓励梅兰芳跟十三燕叫板,告诉梅兰芳,这是你的时代。但当梅兰芳最终成为梅兰芳,他们决裂了。
我喜欢《梅兰芳》,不仅因为这是一个传奇,从卑微的“戏子”到获过最大成绩的国际明星,还因为这部电影的讲述方式让人感动。十三燕、福芝芳、孟小冬、邱如白,纸枷锁,对台戏,买凶,蓄须明志,每个人物每个故事每个情节,看过了,就扎进心里,即便出了电影院,跟朋友吃饭聊天谈天说地,但那些扎进心里的故事情节人物还是会不受控制地冒出来,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很多,比如说,会想到人生啊选择啊凡人啊自由啊识时务啊不识时务啊等等。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陈凯歌作品《梅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