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影片《梅兰芳》:大师的黄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8日21:00  新浪娱乐

  陈山/文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影片《梅兰芳》的戏核就在梅兰芳与邱如白的关系上。影片的编剧严歌苓、陈国富这些高手显然对《齐如山回忆录》作了反复的阅读研究。书中有一首当时的文人罗瘿公戏赞齐如山的打油诗道:“恰借梅郎好颜色,尽将舞态上氍毹,梅郎妙舞人争羡,苦心指授无人见。”描绘的就是齐如山与梅兰芳的这种幕前幕后的特殊关系。影片的点晴之笔是在字幕出现前的段落。伯父的一副纸枷锁和一句“给唱戏的争一点地位”的嘱托是摆在梅兰芳面前的一把双刃的刀。梅兰芳深知提高京剧品味的使命落在了他的肩上,京剧的梅兰芳时代必将来临。但他也隐隐约约地感觉到,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艺术大师的黄昏就是纸枷锁撕破之日,迈过峰巅便是陨落,这就是大师的命运。梅兰芳与邱如白由友而敌的戏剧冲突作为一根情节主线贯串全片。邱如白几乎用尽了半生才读懂了这位他呕心沥血造就的艺术大师内心深处对于越走越近的宿命的惶恐,而要摆脱和超越宿命,那就是洒脱地“做一个凡人”。

  这部《梅兰芳》,真诚地流露出陈凯歌这位当今中国影坛大师的黄昏心态。影片袒露了梅兰芳作为艺术大师的惶惑不安和寻求自我心灵归宿的心路历程。与十三燕(原型是谭鑫培)对垒获胜后梅兰芳毫无喜悦之情,他随后出演的是一齣《葬花》,表达的是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恐惧。与孟小冬的爱情是梅兰芳的一次摆脱纸枷锁的挣扎,然而,他的真爱被邱如白的谋划扼杀了,孤单是梅兰芳成其为大师的代价,在邱如白的心目中,大师不属于他自己。在百老汇大舞台上宛如天音仙姿的清扬凄婉的歌喉舞步,既完成了梅派的世界“顶级”的艺术美学,却也让邱如白在雪花飘舞的纽约街头真切感受到了梅兰芳与他的决绝。蓄须拒唱,摒除了邱如白“只要梅兰芳在唱,京剧就还在”的最后的诱惑。段如白是梅兰芳的“他我”,战胜了段如白,便是战神了自我,于是梅兰芳抛撒一切,返璞归真,保持住了心灵的干净和宁静,这大概是陈凯歌对自己的艺术与人生的彻悟吧!

  往昔读陈凯歌的《少年凯歌》,常常被他“在审判台空着的时候自己走上去,承担起我应承的那部分责任”的勇气和坦诚所感动。现在的这部《梅兰芳》,在陈凯歌的创意中,实是《霸王别姬》《和你在一起》的继续和发展,我们不妨把它们视为陈凯歌夫子自道的“三部曲”吧。陈凯歌心中的块垒大概总凝结于时势、艺术与人格三者纠结的深度况味上。在《霸王别姬》中,我们仿佛亲历了动乱的时势对于艺术的戕害和对于人格的熬炼。通过影片《和你在一起》,陈凯歌让我们目睹了由王志文和陈凯歌本人亲饰的两位老师,围绕着自己的学生进行的人格层面的比拼。从《黄土地》到《霸王别姬》在嘎纳电影节摘星的得意,和《无极》(blog)在数字化电影时代的落单,陈凯歌在人生命途的跌宕起落中,体味到了一位电影大师在黄昏期“曲终人散”的宿命感。在这部《梅兰芳》中,他用镜头语言从容而又纯熟地给我们讲了一位艺术大师清婉凄美的人生故事,真情倾诉他自己摆脱宿命、追求心灵宁静的热望,使我们在霓虹灯闪烁的影院散戏的人群中还深深沉溺于影片的情感氛围中。齐如山当初看梅戏时赞叹梅兰芳“他的特别长处,就是天赋太厚”。今天观看影片《梅兰芳》,再一次为陈凯歌这位“第五代”的领军人物不囿于影像本身的功力所折服:凯歌的精气神又回来了!

  在全球化的中国电影大市场中,当今所谓内地“顶级”导演的“影坛三杰”都已过了艺术与人生的不惑之年。张艺谋走的是“中国式”超级大片的路子,操练的是港台武侠片和美国百老汇的声色路数,抛金掷银,为的是让观众尽情享受一场场视听盛宴。冯小刚始终紧贴草根市民,其充满“冷幽默”的市井故事和“小品”段子集锦,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在冯氏电影中被起用的影视两栖的明星群体至今炙手可热,身价百倍。陈凯歌自《无极》取好莱坞数神幻片路子失意后,仍回到他所擅长的高端商业片的雅路,清韵雅致的《梅兰芳》在令人目眩的声色电光、众声喧哗的影坛中婷婷玉立,暗香浮动,令人眼前一亮,没有大师的胸襟,是很难独辟此径的,我们期待它在变幻莫测的电影市场上获得成功。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陈凯歌作品《梅兰芳》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