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影评人 《环球银幕》策划总监 达马
如果只看《梅兰芳》精彩绝伦的前1/3的话,我们都会认为它必定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片,一部关于京剧之于历史、梅兰芳之于京剧的史诗片,很可惜的是,它最终没能成为。
《梅兰芳》前1/3之所以神采飞扬,在于它以群戏方式搭建了一台新旧时代对决的擂台戏,各方人物粉墨登场,有大有小有善有恶有红脸也有白脸,在历史和京剧舞台上大显神通,煞是好看,而擂台的两位主角, 无论扮相还是表演均是旗鼓相当,相互之间的气场更是来电。换句话说,就像是陈凯歌拍了一部吴宇森式的双雄电影,看得人淋漓而痛快。
但是,即使是在前1/3,笔墨分配的问题就已经开始困扰陈凯歌了,在梅兰芳未经十三燕同意改戏的关键时刻,我们根本看不到台下观众的反应,体味不到他们为什么要喊好。也就是说,陈凯歌完全省去了梅兰芳与观众的“交流”,或者说,《梅兰芳》与我们的“交流”。梅畹华为什么会成为梅兰芳这个关键问题,就像台下的观众一样,一直是面目模糊的。因此,当后2/3篇幅的笔墨主要集中在梅孟之恋与梅兰芳拒日上面时,失去了精彩配角(或是群众基础)又一直缺乏“交流”的《梅兰芳》,才会变得那么无趣干涩。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陈凯歌作品《梅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