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马平邦/文
央视是年度大片的一个终极指针,能上央视新闻联播节目的,肯定――得到了上层的首肯,而且,在普通观众层面普遍叫座。《集结号》和《英雄》都得到过这样的殊荣,这次轮到了陈凯歌的《梅兰芳》。
昨天晚上,《梅兰芳》被央视好一顿表扬。
但我坚持认为从京剧上论,《梅兰芳》还不够丰满和均衡,尤其是王学圻前半段的十三燕和黎明(听歌)后半段的梅兰芳没有足够的匹配和对应起来,而且令我没想到的是之前王学圻居然从来没接触过京剧。
此次《梅兰芳》已是王学圻与陈凯歌的第四次合作,据说为了演好这个十三爷,他特地拜京剧名家李舒先生为师,苦心学剧,从跑圆场、整云手、甩髯口开始,日复一日练习,4个月后片中所有唱戏段落的身段都是由王学圻亲身上阵,无一处用替身。
不过若说是王学圻真的用功学会了京剧,我亦不赞同,我还可以拿他演的另一部电影《天地英雄》一起做例子,无论是在《梅兰芳》里的十三爷,还是在《天地英雄》里的安大人,其实王学圻演得像或不像真正的十三爷或者真正的安大人已不重要,十三爷还好一点儿,是京剧大师谭鑫培的借身,但安大人只是个虚拟人物,王学圻演时并无例子可模仿,所以说到底不管是十三燕还是安大人,他都是在“演自己”。
不过,说王学圻“演自己”也不全对,因为有张国荣( 听歌)在《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做标榜,张国荣是骨子里的中性味道,是同性恋倾向的那种自然流露,而王学圻不是骨子里的京剧戏妖,也没有那份“爷”的真实体验,所以,我觉得说他在《梅兰芳》里又不是“演自己”,而是“自己演”。
“演自己”和“自己演”到底哪个是表演的最高境界呢?
我看到有篇文章说到王学圻在《梅兰芳》里的表演:
演得最好的人是扮十三燕的王学圻,他已几乎跨入“戏妖”行列,举手投足,丰眉神眼。经常擦拭老佛爷御赐黄马褂的王学圻,完全就是旧时代人物的范儿,闭上眼睛嚼味,他好似一张黑白照片,泛黄、泛苦、泛酸。王学圻与余少群(blog)的那一段斗戏,精彩绝伦,仿佛原影重现。
其实,我倒觉得许多人现在像发现价值连城越王勾践剑一样发现了王学圻的光芒,倒是露了他们对演员太不熟悉的馅,只要看过《大阅兵》、《天地英雄》和《兰陵王》,以及那部相当相当有名的电视剧《军人机密》,就知道这王学圻在《梅兰芳》里不过是正常发挥了一下。
其实,也可以这样说,一直以来,大家都乱轰轰地混,只有王学圻自己在认认真真地表演,这些年来他出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在中国几个顶尖级戏骨里,如陈宝国(blog)、李幼斌、陈道明等,王学圻和李幼斌是其中饰演角色类型最多的,又演什么像什么,用一个字就可以形容:透。
所以,《梅兰芳》里王学圻的“自己演”是最高境界。
但可惜的是在电影的下兰段,由王学圻的十三爷创立下的那个“伶界大王”的神话(听歌),到了黎明的梅兰芳那里没有接住,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也说过,陈导演的意旨和黎明的演技都在把梅兰芳这个“伶界大王”从神打回人间,却是电影的败笔,少了不少的极致之美,这也是为什么观众反倒对王学圻表演的十三爷和余少群表 演的少年梅兰芳更加痴醉的主要原因。
十三燕的原型谭鑫培早年曾演武生,武功根底坚实纯熟,身手矫健稳练,所以无论演靠把戏、箭衣戏或褶子戏,都能做到身段灵活洒脱,干净洗炼,在很多戏里还表现了独特的技巧,著名票友陈彦( blog)衡说:“谭鑫培演孔明有儒者气,演黄忠有老将风,《胭脂褶》之白槐居然公门老吏,《五人义》之周文元恰是市井顽民。流品迥殊而各具神似。”
这部《梅兰芳》让专业派的中国影迷过瘾的还有王学圻系统复制了谭鑫培《定军山》的演出,因为《定军山》不但是谭大师的拿手剧目,更是100多年前中国电影的发韧之作,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于琉璃厂的土地祠,为谭鑫培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段,该片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黑白电影。
说实话,看到王学圻挥刀上阵,想到中国电影这100多年来的不凡历程,也让人由衷感动。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
相关专题:陈凯歌作品《梅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