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悲歌,一段往事
本剧改编自著名作家叶广芩的长篇小说《采桑子》,她借这部以家族故事为蓝本的小说,形象地将百年的风云浓缩入一个家族的盛衰史中。不仅写出了钟鸣鼎食的满族世家,在时代暴风雨中衰微没落的经历,更写出了曾锦衣玉食的贵族子弟,被时代大潮裹挟前行的复杂心态和歪斜步履。从中折射出时代之光和社会的巨大变迁,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历史风云的变幻中的传承、断裂和嬗变。
叶广芩曾坦言,《采桑子》基本上都是以自己家族的人物和旧事为原型加工写成的。著名影视明星陈小艺( blog)在剧中所饰演的七格格(听歌)小名叫“耗子丫丫(听歌)”,而叶广芩的小名也正是“耗子丫丫”,叶广芩借助个人怀旧的视野重现了作为帝都、贵族世袭之地的北京形象。同样作为叶赫那拉的后裔,作为满清皇族后代,《采桑子》所写旗人世家金家14个子女的故事,正像叶广芩明确表示那样,其中“也写了我自己”。一部《采桑子》既是北京一个宅门家族浓缩百年风云变幻的盛衰史,更是叶广芩家族风雨飘摇的写照,是叶广芩凝集一生经历,汇集一世血泪的述说。
《采桑子——妻室儿女》是关于皇城、关于满清最后一代贵族的书写,也因此是关于老北京的最后一阕挽歌。
三个纠正,正本清源(听歌)
近年来,各类满清剧,戏说剧泛滥成灾,充斥荧屏,误导观众,而这部描写正宗满清皇室宗亲贵族生活的电视剧却决心,决不戏说,力求真实,正本清源。
不是戏说:
导演林汝为直言本剧所有涉及皇室礼仪、传统的内容,都一定做到有据可查,决不以讹传讹。
原汁原味地还原历史是林导一贯注重的艺术追求,因此她对演员表演的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有一场要行满族大礼的戏,全剧组只有林导知道满族礼节,她便绕到监视器前,“唰”一下双膝下跪,而且在烈日下一连做了三遍,“就是这样,五指并拢,举高齐鬓,手心向内,一定不能趴下身子,那是磕头,不是满族大礼……还要我跪不?”
林导表示“之前有很多戏说这段历史的作品,多半是以讹传讹。其中很多满族生活细节的表现是有偏差的。大多数人误读或误解了‘格格’、‘贵人’、‘额娘’等称呼,对满人的风俗、发型、服饰也是一知半解。比如,皇室贵族的小姐,往往不梳刘海儿,而她们在行跪拜礼时应是以手扶鬓角,微微屈膝……”
不是宅门戏:
从《大宅门》到《乔家大院》,宅门戏一路热播,这部由陕西传视大方影视文化公司投拍的《采桑子》也是在讲家族史,但林导却否认这是宅门戏。“它不是宅门里的故事,也不是白手起家的故事,它写家族命运但并没有锁定固定的社会阶层,既有皇宫内院的生活也有北京胡同大杂院里的事,应该说这是一个老北京的故事,是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
不是京腔:
在以往的诸如此类的家族戏,宅门戏,大多秉承正宗的京腔京韵,在观众的眼中,这样的戏天经地义就该是京味话,但林汝为导演认为其实正统皇族都要说正宗的普通话,清朝皇族在宫廷中说话也都不能带京腔,必须要说标准的普通话,绝不能出现‘京油子’味儿。通过这部作品,剧组上下力求还原的是真实的历史文化。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