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媒体人评武艺门:这是一场无意义的论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22:57  新浪娱乐

  著名影评人、媒体策划人信使:这是一场无意义的论战。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根本性的矛盾,而是各自的出发点不同。作为导演的胡玫,考虑的是影片的娱乐性,可观性。如果按着儒家风范拍摄孔子这个人物,可能会让影片趋于艺术,不要说观众买不买帐,制片方就会不同意。同样的道理是,忠实于舞台艺术的濮存昕是无法接受一个会武功的孔子的。而对于电影来说,如果抽出“功夫”这个东方元素里的最大卖点,还会有市场吗?

  至于传记片到底是真实人物,还是人们印象中的历史人物,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两个。首先要说的是,任何历史人物在现今都不具备真实态,其状态只是记载中的只言片语,谈何真实。于是,所谓的真实其实是两种状态。一是以史实为基础的历史人物,二是以传说为基础的这个人物的民间状态。以笔者的个人体会来谈,更倾向于后者。《赤壁》就犯了想从历史记载中恢复人物的错误,看其中人物观众并不认可。所以,在加了孔子会武功等噱头之外,还是要考虑一下孔子的民间态。

  学院派影评人阿不:孔子会武功——这真是个非常好、非常有创意的想法啊!这一点创意就挽救了整个电影将会面临的只讨好教育部门,弃广大人民于不顾的局面。想想也知道,如果把孔老先生按历史的原貌来拍,不但电影里会充斥着冗长的授课段落(为了周润发的国语水平考虑,这是绝对不行的),而且没有三角恋没有大场面,毫无娱乐性可言啊。最终《孔子》只能赚个吆喝,票房只能靠中小学生组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强制观看来获得,奖项上也只能弄个“华表奖”玩玩。但如今,“孔子会了武功”可就大不一样了。先不说这为导演、编剧省了不少事,他们没必要再研究啥孔子著作(你知道现在编剧导演文化水平都不高,别难为他们了),可以天马行空随便编排。而武打戏就等于娱乐性啊,观众去电影院吃着爆米花不就图个乐么,反正现在是“不雷不算大片”,更不用说拍出来还能虎虎外国人——反正他们不懂中国文化,孔子是武侠宗师?我们怎么编他们怎么信。这样一来孔子还不如再做得彻底点,三千弟子里面多安排几个女的,她们为了得到孔先生的功夫秘籍前来卧底,却不想真心爱上了孔子,从此一场混合着爱恨情仇的江湖故事展开了……要不干脆,我们把这个电影改成一个名叫孔丘的大侠的生活秘史吧。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