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团长》25-26:遇游击队舍身成仁同归尽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22:05  新浪娱乐

  云之东/文

  烦了的父亲看起来有点夸张。此刻我终于明白烦了讲那个“没了”的故事。那故事既讲出了孟父的性格,也讲出了烦了成就一张损嘴的根源。孟父是属于那种上不去也下不来的知识分子。他有报国之心,但又空有满腹诗书,在战乱年代,他的满腹诗书发挥不了作用。下也下不来,他做不到和炮灰们一样,灰头土脸冲在战争最前线。所以他只能是守着诗书过日子。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把书当宝贝,对他来说,这是他最后的尊严和底线,如果书没了,对他来说,就是生命听支柱没了,活又有什么意义。

  大概就是因为一腔报国之心未能如愿,所以他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烦了身上。看他从小对烦了严加管教,却没想到反而挫了烦了的自信。因为一次次跪地反省可能会让小伙伴嘲笑,所以他得嬉皮笑脸,他得乐乐呵呵的,这样才能支起可怜的自尊。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到图穷匕见的个人绝境,烦了反而一副嬉皮笑脸的德性。还记得他被绑起来示众么,他那让人想哭的笑脸和语调。在中国,这样的教育方式大约一直到80后才有所改变。在此之前,我们信奉,黄荆棍下出好人。当然,家长们有时又改得太彻底,于是“小皇帝”又成为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一大特色。

  “爹,了儿自幼便有一事困惑至今,今日斗胆相问,了儿的苟活,对爹爹而言,终究是难堪还是骄傲?”

  听这话竟听得隐约有些想哭。再怎么叛逆,孟烦了都是无比在意父亲对他的评价的,这是藏着嬉皮笑脸和损嘴之下的他。

  我发现自己在这一集之后喜欢上孟烦了。他太象我们自己,因清醒而欲麻木又心有不甘,再直白点说,就是在出世与入世间挣扎。这应该是不少人的写照吧。

  除了写照,我喜欢孟烦了,是因为在他的不甘之下,藏着他的少年中国,只不过他惯于用损嘴来掩盖罢了。又何止是孟烦了,这一个个所谓的炮灰们,都藏着他们的少年中国。他们不会说这样的话,但他们实实在在地去做了。

  在和顺镇自然避免不了遇见日军。出乎炮灰们意料的是,他们居然还遇上了游击队。和尚,还有青年学生。

  龙文章把书还给青年学生,青年学生甚是兴奋。我想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有一天,青年学生的这本书,确切说这本书里的内容,可以传遍中国。

  和尚叫世航大师,要带他们走一条秘道,返回东岸。

  秘道并不意味着不会遇上日军。而孟烦了,看着父亲,决定做一把排头兵,和他一起的,还有青年学生。

  青年学生的死是注定的。前一秒,他还在兴奋不已的扔手榴弹,下一秒,他已经沉默。那张稚气的脸,再也不会绽放出那样灿烂、那样具有感染力的笑容。而他的同伴还说了一句话,他还不会系鞋带。可能他是幸运的,他带着他的梦想和激情,牺牲在他热爱的战场上。

  是的,他热爱战场。他和他的游击队都热爱战场,他们为护送炮灰们过岸,早已不顾个人生死,他们甚至不要炮灰们留下枪,只留下手榴弹,而他们扔手榴弹的时候,是跳起来扔出去的,不需要任何掩护。炮灰们骂他们傻,这骂声是如此无力,他们已经赢得了所有炮灰的崇敬。

  世航大师在索桥的那头对他们说,“远征军万岁,国家昌盛,民族万岁!”字不多,如刀子般,刻在了每个人心里。在世航大师的身后,在这些话的背后,也许还在数分钟后,世航大师和游击队员们,将尽皆与鬼子们同归殆尽了吧。

  虞啸卿面对从西岸归来的龙文章,又爱又恨。他爱他的才能,恨他不愿为他所用,一门心思窝在炮灰团。虞啸卿还是能打动人的,至少他勇于咽下炮灰们的芭蕉叶,而唐基,却一门心思埋怨虞啸卿不该来炮灰团。我想炮灰们最后,也许不是毁在战场上,而是毁在唐基手里。

  唐基,他就是虞啸卿手中那个左右逢源的主。彼时的国民党,不缺物资,不缺人,担缺一个少想点政治的将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