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猫/文
稍微熟悉滇缅之战历史背景,或者是稍微读过一两本关于那场战争的书的人都会知道那是一个多么复杂的时局。
中国人英国人缅甸人日本人美国人……如果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就是东西方文明的一次另类碰撞。
麦克鲁汉和柯林斯是来华支援的美国军人,但美国人同样也有刺头,于是这两个军部看不上不重视的刺头美国佬就被发配来了祭旗坡。
发配这个词用在这里还真是无比的贴切。
不过同样是美国人,麦克鲁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似乎喜欢摆架子的军官,而柯林斯则比较符合一般认识上的美国大兵形象——没正形、无拘束。
柯林斯没上过战场,这点跟阿译倒是很相似,但是阿译至少还知道战争的残酷,柯林斯却仿佛一个天真的孩童,他的枪法好,但没杀过人,跟炮灰们嘻嘻哈哈打成一团但检查枪械时却一丝不苟。
关于Let’s go和癞皮狗的争执似乎很好笑,但是不妨把它看做两种文化交错和对立的一种缩影——为什么会产生那样不可调和的矛盾?其实完全是一个可笑的误会罢了。
麦克鲁汉终于无法忍受炮灰团的邋遢,准备离开,直到此时他仍旧是个满口哲学观点让人想揍扁的固执老头。
可当龙文章咆哮着,拿枪逼着孟烦了去继续浪费滔滔不绝的口水说服麦克鲁汉留下时,奇迹发生了。
麦克鲁汉竟然会说中国话!
这非常像相声里所谓的“包袱”,在最关键的时候抖开。
我相信瞠目结舌的不仅仅是孟烦了和龙文章,还有电视机前的无数观众。
我KAO你个美国佬你也太坏了吧!
估计大家当时心里都在恶狠狠地说这么一句。
当然,比麦克鲁汉会说中国话这点更不可思议的是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他短短的一段独白把整个远征军的悲剧揭示得一清二楚——为什么失败,为什么溃散,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的结局。
有时候我觉得麦克鲁汉是真实的代言人,他把所有隐藏在幕后的东西一一揪出来,毫不留情。
这时候我们才明白他以前的一切都不过是摆样子,他和炮灰们一样从缅甸逃回来,他同他们一样经历过那些可怕的回忆,所以他不愿意再来一次。
他不愿意为了一个不明不白的理由去送死。
没有人不怕死,何况是这种毫无价值的牺牲。
所以麦克鲁汉说,我要离开。
这是美国人,或者说西方式的决绝和取舍,来自于他们的直截了当——不管是麦克鲁汉还是柯林斯都不会绕圈子,麦克鲁汉看透了一切,柯林斯不愿意去看透一切,但他们都选择自己的生存方式,至少没有迷惑。
中国人则不然。
就像孟烦了和他老爹。
孟老先生的食古不化,相信就如同没开口说中国话时的麦克鲁汉一样想让人把他痛扁一顿。迷龙好心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孟老先生喧宾夺主也就罢了,居然还理所应当。
我真不知道他这种气概是哪儿来的。
是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所以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都应该被当成神明一样供奉?
也亏得迷龙和上官一家人居然真的老实下来。
龙文章显示了他柔情的一面,他知道孟烦了不会主动去跟自己的父亲道歉认错,所以几乎是用骗的把他拉到了禅达城里,然后把他轰了回去。
孟烦了是个中国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知识丰富,但面对自己无力承担无力面对的东西时,他要么随波逐流,要么装聋作哑,甚至最后干脆冷嘲热讽,仿佛一切错误都跟他没有关系。
他和他的父亲,在怨天尤人这方面,尤其相似。
但孟烦了变了。
至少他不会再对自己的真实装作无视。
他确实是聪明得过了头,所以算计来算计去,连自己也算计了进去。
所以他经常会迷惑,经常会彷徨。
他总是需要别人来当头棒喝或者逼迫才肯正视自己的内心。
我是否可以说,这是大多数中国人的痼疾?
幸好,隐忍之下的不是懦弱,而是坚强。
一张弓绷到了顶点,要么断掉,要么就射出势无可挡的箭矢。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还是爆发的好一点,对吧?
很喜欢孟烦了在车上和小醉的那一段喊话,彼此都听不到对方在说什么,却仍旧急于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告诉对方。
孟烦了说我去过你家,你进门别吓着。
他说的是那个稻草人——像他但是比他英俊,难得他还有这份逗女孩子开心的小幽默。
小醉说我不做了,我不做了。
她说的是她不再接客,她想要跟她喜欢的人好好生活。
看,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只要大家都坦荡些,直接些,不再回避自己的心。
麦克鲁汉对龙文章说:你和你的师长一样,有一双好战的眼睛,但你和他不一样,你爱你的士兵。
但他还是不肯留下来。
龙文章求他留下来。
他为虞啸卿辩护,也同时为自己辩护。
他说的也同样一针见血——麦,那是因为你的国家,没有一半的国土陷入敌手。
啊……对不起,这已经是第二十九集的内容了,到底为止吧。
中国人也好,美国人也好,进入了这场战争的人想活下去,想胜利,所以他们可以坚持。
至少在这一点上,中国人和美国人,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