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说,地球一直在缺水。但是,中国从来不缺口水。
听说《孔子》的电影终于要开拍了,胡玫导演的《孔子》低调在京开机,曝光阵容包括周润发扮演的孔子,周迅扮演的南子,以及陈建斌扮演的反派季桓子,演员阵容还包括焦晃、陆毅、任泉、耿乐和张凯丽等。
如果说,艺术创作是导演的个人观点,然而,一旦触及到“亚圣”孔子,从文化圈到老百姓,甚至所谓的演艺圈,都有人跳出来,说两句,喷两口,以表达自己的存在。
有人说,拍孔子是为了赚钱,是在糟蹋国学。不知道这话让靠孔子赚了百万版税的于丹老师听到了,她会怎么想?
而有些人则是纯粹不接受周润发,认为“小马哥”的江湖气与孔子的儒雅之风不相合。
还有人不接受孔子和南子的“暧昧”恋情……
总之,要挑毛病总是容易的,而且,鲁迅先生已经死了,就没有人出来骂他们多事了。
鲁迅早就点破,人人都爱提孔子,是因为谈孔子的功能是“敲门砖”。
孔夫子的角色被一再揉捏、一再变形之后,其“功能”也变幻无穷。鲁迅看到的是孔子当圣人时的功能,成为“摩登圣人”(鲁迅语)。
现在的孔夫子已经不仅仅是圣人,是有文化的代表,是中国文化经典的牌坊。
电台、电视台、电脑网络,人人都在通过述说,给孔子再戴上几顶高帽子,阐述他们心中的孔子,就是他们的利益。
孔子虽然还没有形成孔学,然而,分门立派的研究者,早就各自肯定了自己心中的孔子,并且为了捍卫自己定义的孔子,勇于吹水!
古代的手段也没闲着,立庙、烧香、拜祭全都汹涌而至。揉捏孔子奶酪的时候,里放了不少发酵剂,于是格外膨胀,不仅《论语》被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而且孔子也变成超苏格拉底、超耶稣的第一大圣,什么先进文化都在他身上。
孔子的形象是有记载的,山东人,春秋末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史料记载他,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而且,真实的孔子还是文武双全的!
孔子绝对是会武术的,君子有六艺,就是指孔子的教学内容:习周礼、音乐、射箭、驾车、读经书、学数理。射箭和驾车,都是要运动神经的。
当年,好莱坞给耶稣增加了彪悍的肌肉,也曾经惹来非议。
孔子和耶稣都是战士!
而且,作为那个时代的思想改革者,他们都是劳其体肤,四处流浪,绝对不是坐而论道的。
没有点战斗力,早就被放倒在路上了。
中国从宋以后,理学就重文抑武,搞得民风一点也不彪悍了,总是受欺负。
其实,这与统制者一直以孔子来愚民有很大关系。
而真实的孔子对于自己曾经贫穷低贱毫不隐讳,孔子也是出生于贫穷家庭,做过许多普通穷人所干的职业。甚至为了反对别人神化他,公开告诉别人自己曾经的低贱。
“子罕第九”之(6)写到,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当有人试图将孔子称之为“圣人”时,孔子立刻加以否认,“述而第七”之(34)写到,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所以,如果电影《孔子》要重新树立一个威武当孔子,一个类似于斗士的孔子,无异于是去抽那些吃孔子的人的脸。
如果承认了电影《孔子》是对的,那就等于是承认他们描述的那个文弱的孔子上错的。
所以,耳光还是先打在别人脸上比较好,这就是所有有着孔子背景点燃的发言起点。一切均以现时利益为转移。鲁迅说中国人对待宗教的态度是利用即“吃教”。对孔子也是食欲大于敬意。都是用口,讲孔子和吃孔子界线常常分不清楚。当今吃孔子的方法很多,吃法不同,有的是小吃,有的是大吃,有时是单个吃,有时是集体吃,有时是热炒吃,有时是泡汤吃。
总之,孔子虽然重新摩登起来,却仍然面目模糊。
如果电影《孔子》成功了,看着吧,到时候,那些新孔子研究者的赞扬就又涌现起来了。
这个世界,原本就没有绝对的对错。只有谁动了谁的奶酪,谁抢了谁都地盘的问题。电影《孔子》被喷口水,是命中注定的,没有人喷口水才奇怪。
只能借用蔡元培当年带着北大学生,去做大逆不道的游行活动的时候说道那句话。
同学们,满天的口水,只不过是天洗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