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像奖颁奖典礼已经结束,结果既属意料之外,又属实至名归。意料之外的是很多奖项,出乎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的预料之外,实至名归则是本届金像奖有两个主要的方向,和大多数人预想的一样:一是《天水围的日与夜》获得四项大奖成为最大赢家,二是传统的香港电影精神在本届金像奖上得到了复兴。正如颁奖礼上那场香港电影金曲联唱,本届金像奖不再如前几年一般为他人做嫁,而是成了一场香港电影自己的家宴。
获奖点评
许鞍华的最佳导演众望所归,毫无争议。这位年届六十的女导演在本片中导演技巧达到大音希声之境界,让人想起恩师胡金铨晚年作品的空灵淡泊,真正达到大师气度。编剧吕筱华的获奖亦不意外,《天水围》的故事虽然平淡,似乎全无波澜,但其中种种细节的暗示、推进,正和影片的风格一般,深得“藏”之一味。最佳影片一奖因为要考量一部影片的综合技术指标,因此实力相对平均,《叶问》的获奖出人意料,但回想则属合理,《叶问》确实是各个层面上平均分最高的一部电影。虽然甄子丹未获影帝肯定(是否与上届金像奖已有动作巨星李连杰获奖有关呢?),但最佳影片的肯定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张家辉的获奖显然也出乎他本人的意料之外,张家辉的表演确乎出色,只是剧本和角色的单薄,使这个奖项颇难服人,张家辉感谢杜琪峰是应当的,因为是他而不是王晶才真正发掘了张家辉的特质。女主角方面,刘美君未能爆冷击爆鲍起静,令人遗憾,实际上刘美君在本片中的演出绝不逊于鲍起静,就如本年香港电影除《天水围》外的最佳影片,个人眼中其实应该是邱礼涛的《我不卖身,我卖子宫》,但却无论影片或导演两奖都未能入围一般,刘美君的竞争失利恐怕也受到了其它因素的影响。在此,个人再次强烈推荐这部电影。
《赤壁》获13项提名,最后不出意外地仅在几个技术奖项上斩获,可惜的是香港电影仍然不能把最好的技术和最好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有佳句无佳章这一断语,仍然属于香港电影。
香港精神
本届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有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的看来却还是更多让人惊喜。首先是大多数入围电影无论题材或者风格,都是纯正的香港电影,而不是迎合外埠口味的矫情之作,《天水围的日与夜》、《文雀》、《长江七号》、《我不卖身,我卖子宫》等片都用不同的角度对准了香港人的生活或者回忆,同时又不乏《叶问》这种港人视角,中华眼界的电影。其次是题材、风格的多变,五部入围最佳影片正好涵盖了功夫片、喜剧片、史诗片、文艺片、魔幻片五个类型,让人欣喜,这让人看到香港电影全盛时期的那种兴旺和生机勃勃的景况,如果说一直以来很多人都存着传统的香港电影风格是否会消亡的疑问的话,那么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则可以说为这些影迷们带来了希望。
甄子丹主演的《叶问》的获奖,让我联想起近四十年前他的偶像李小龙的《精武门》,在香港引发的轰动,在这两部电影中间,拍摄了《精武英雄》的陈嘉上在颁奖礼上已花白了头发。如果说《精武门》是一种热血激烈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价值的电影,《精武英雄》标志了一种刻意的“理性”和完美的话,《叶问》 则已标志了近四十年后,中国人已有足够的自信,能够平和的回顾历史,不必呐喊,亦不彷徨。而《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大获全胜,则让人想起香港电影金像奖初办之时,最早获奖的如《父子情》,《笼民》等那些温情脉脉的文艺小品。香港电影,经历了东方好莱坞的辉煌热闹,经历了步入低谷,委曲求全的黯淡时光,而今,是否又可以重新找回自信,为世上献上一个既熟悉又全新的香港电影呢?
不由想起几年前,罗大佑曾在香港开演唱会,带领全场听众唱起许冠杰的名作,《半斤八两》主题曲《浪子心声》,和他们讨论什么是“香港精神”,无论港人抑或我等外人,都为之感动莫名。无论香港电影如何变迁,香港精神能否永远不死?在此对曾带给我们无数快乐的香港电影,致以真诚的祝愿。
小飞/文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