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江西真实故事改编、由周勇执导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自上映以来获得了家长观众和青少年观众的肯定,有观众把影片比作青少年的“心灵鸡汤”。我看了影片后,觉得此片不以电影手法及独特的叙事见长,它打动人心的地方在于影片的社会教育意义和启发意义。不管你在生活中扮演何种角色,看完影片之后都会有所体悟和收获。
视角一:我是为人父母者
作为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教育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最有效的?这引起许多父母的思考。电影《网络妈妈》给予了回答。
影片中刘学萍的妈妈与贺嘉的妈妈教育孩子的方式形成了鲜明对比。虽然时代不同,但小学萍和贺嘉在成长中都遇到了挫折。小学萍在如花季节被大火夺走了漂亮的脸庞和双手,成了残疾人。刚从医院回来的小学萍很难接受现实,在深夜偷偷跑到院子里哭泣。妈妈发现了,搂着女儿给她讲自己的故事。妈妈像朋友一样鼓励和安慰孩子,给学萍讲述她的苦难,给孩子树立起了榜样,引导孩子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贺嘉的妈妈对沉迷网络游戏的孩子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围追堵截”:晚上睡在贺嘉的房间门口,试图拦住女儿迈出房门的脚;当贺嘉犯错了,她用耳光惩罚孩子。贺嘉不愿与妈妈说话交流,母女间形成了一种敌对的状态,贺嘉给妈妈起了外号叫“班长”。
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教育孩子才是有效的?影片给予的答案很明显: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朋友,走进孩子的心灵,与孩子沟通交流,在孩子遇到问题时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即使孩子犯错,也不应该以责打的方式解决问题。洪水来了,不要堵,而要疏导。
视角二:我是为人师者
自唐代韩愈而下,“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成了大众的共识。看了电影《网络妈妈》,我意识到,师者还要能够为学生煲心灵鸡汤。
刘学萍没有把贺嘉定位为坏孩子、坏学生,而是以耐心和真诚与贺嘉在网上聊天,一步步走入贺嘉的心里,并成为贺嘉的心灵知己。贺嘉向她打开了心扉:贺嘉在班里学习不出众,也不漂亮。但在游戏世界里,她所向披靡,可以找到自尊和自信。所以,贺嘉喜欢游戏,迷恋网络。了解到了最根本的原因,刘学萍对症下药,帮助贺嘉了解父母的苦心,摆脱了网络游戏。
作为一名教师,当学生出现问题时,如果你仅仅停留在表面,就问题而问题,那么工作会失之于粗糙。只有探寻之所以如此的深层次原因,方能正确有效地解决问题。作为一名学生管理者、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我借鉴了刘学萍细致入微、逐步深入的工作方法。我发现某学生旷课、夜不归宿现象的背后是因为迷恋网络,迷恋网络的背后是因为在网上谈恋爱了,网恋的背后是因为性格内向、现实中缺少朋友而导致的强烈孤独感。找到了症结,我发动周围的同学主动走近他,与他交友、谈心,慢慢地影响带动他重新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道。
我对影片中的一句台词“大海从不拒绝走过弯路的小溪”颇有感触。为人师,有大海的胸怀,对出现问题、惹了麻烦的学生不反感、不放弃,耐心教导、热心帮助,使学生顺利成长,才是真正的“为人师”。
视角三:我是为人子女者
俗话说“不为人父母,不知父母心”。看了电影《网络妈妈》,我更能体会父母深沉的爱。
影片中学萍妈妈在得知丈夫被打死之后,觉得家里的天塌了,在绝望中意图放弃生命。孩子们的哭喊唤起了她的母性,孩子是无论如何割舍不下的。为了孩子她坚强得活下来,并把他们抚养成人。母爱可以战胜生之绝望,母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贺嘉的父母为了嘉嘉省吃俭用,她的父亲白天送水,晚上看大门都是为了能够不让孩子在生活上受委屈。对贺嘉的打骂不也是因为望子成龙、怒其不争么?
从影片走回现实,我的父母又何尝不是如此?理解父母心吧:不再对母亲的唠叨不耐烦,接受她的建议让她放心;不再顶撞父亲,平心静气坐下来与父亲谈话,就像尊重领导一样尊重他;不再忽视父母的心情,像讨好恋人一样,花点心思让父母开心。出色地为人子女,将来才能成功地为人父母。山东大学 宿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