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没想到陆川的第三部作品能够拍成这样,相比于《寻枪》和《可可西里》的小规模相比,《南京!南京!》跃升的不仅仅是几个台阶,从思想深度到制作规模,当年那个被姜文高大身影“笼罩”着的陆川已经“出落成人”了。
“南京大屠杀”这个题材没有非一般的信心是绝对不会去碰的,《寻枪》的戏谑故事和《可可西里》的人文关怀在这里已经完全不够用了,而拍摄这样的一部《南京!南京!》需要的是更高层次上的一些东西,比如信心,比如视角。而作为这场灾难的亲历者,我们最不缺少的就是血淋淋的历史,300000的罹难者对于历史来说是一个耻辱性冷冰冰的数字,而对于这部电影来说,300000则意味着比这个数字更多的灾难中的人,以及在他们身上所发生的故事,这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力量的。
对于这段惨痛的历史,去年的纪录片《南京》和电影《张纯如》已经从很多角度为我们重述了,在文学界,也不乏小说家对此进行创作,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叶兆言先生的《1937年的爱情》:在这个灾难性的年代里,叶兆言先生没有描述炮火下的南京,而是将重点笔墨放在了日军入侵南京之前。当时的国民政府首度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小说主角丁问渔还在这个六朝古都里谈了一场不合时宜的恋爱,而小说也以丁问渔被日军的子弹击中而结束,绝望流淌在每一个文字中间。
如果陆川导演看过这部小说,相信他会很愿意将自己的电影视为这部小说的延续。一开头的围堵城门就将南京城的绝望直接抛给了观众,如果连守军都想逃离的话,这里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呢?
但就是在这种绝望中,有些人还是留了下来,比如刘烨扮演的军官、比如范伟扮演的“外企”工作人员、比如江一燕扮演的妓女,而更多的是和他们在一起的老百姓,他们中的人有些是因为责任,有些是因为无奈,而有些人却在可以逃离升天的时候选择了把生的机会交给了别人,战争在把人性中种种微小的浮尘一点点放大:
当日军向难民营索要一百名慰安妇时,以小江为代表的妇女挺身而出,人群中缓慢举起的手像一支支利箭穿刺着所有人的心,要知道带头的这个人在正常的世俗观念中是最应该被抛弃的人,而在最危难最需要付出的时候,正是这样的边缘人将希望留给了大多数,自己走入狼穴,义无反顾。
如果说范伟这个人物在片中的两次重大转变都是因为自己的女儿,而江一燕饰演的小江则显得更纯粹一些,孤身一人,从上海到南京;难民营里妇女们都在剪掉长发的时候,她却固执地坚持着自己的造型,“怕以后没法讨生活”,按一般的逻辑讲,这样的人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是跑得最快的,但谁都没想到第一个举起双手的会是这样的女子……
《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里那个纯情美丽的周蒙曾经是那么令人陶醉,而当我们看到板车上那具脚上系着红绳的尸体时,相信每个人心中的酸楚都是油然而生的。
《南京!南京!》最成功的地方就是人物,这也是我们在习惯了用冰冷的文字和数字来描述这段历史时所最缺少的。这部电影里令我们心碎的人物还有很多,那个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秘书唐先生、那个少言寡语奋勇杀敌的军官陆剑雄、那个救人被识破要求枪毙自己的女教师姜淑云,还有串联起整部电影的日本军人角川,这些人为我们勾勒了一个让历史隐隐作痛的年代里的鲜活生命,而以上这些被提到的角色无一不走向了死亡,对战争的控诉不言而喻。而他们身上所表现出的大爱,正是战争需要彻底消失的最好凭证。
陆川成功了,《南京!南京!》成功了,影片中所有的演员都成功了,不仅仅是因为这部电影,更多是因为这段应该被铭记的历史,忘记历史的民族是可耻的。但我们因为《南京!南京!》的成功而过于高兴,因为这样的电影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江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