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儒家所倡导的情性修为一样,《孔子》此次亮相戛纳,虽不张扬高调但却风雅而引人注目。
近年来,华语电影在《卧虎藏龙》之后就一直深陷国际市场的审美疲劳中,概念化的中国武侠文化元素让很多高成本大制作的影片流于“动作满分,剧情苍白”的印象,多次在海外市场得势而不得分。而电影《孔子》在戛纳电影节的亮相,的确带给华语电影转身般的风姿。同期曝光一批人物及场景概念图,更是让来自全球的片商们尝到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的味道。
电影《孔子》仅仅凭借这是一部描述孔子生平的传记片,就已经引起海内外的重点关注。选择孔子这一人物本身,的确就是华语电影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在选材上的一个突破性亮点。
作为被海内外华人世界尊以先圣的人物,孔子成为承载中华千年文化和儒家思想的集萃者,在世界各地华人群体以及关注中国文化的群体都享有极高的盛誉。与历史传承下孔子拥有广泛的知名度不谋而合的是,在刚刚结束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诵读孔子经典,采用孔子式的欢迎主题“有朋自远方来”,全篇贯穿儒家“和”的思想,诸如此类正是向全世界做了一次孔子儒文化推广。此次电影《孔子》顺势而为,精明的片商们当然不会放过《孔子》这部可能是明年所有华语片中题材最为特殊,也可能最具争议性的鸿篇巨制。
在宣传册中,有一张孔子及其门徒的群像剧照,引起了很多在场片商们的兴趣。孔子伫立其中,神情之中有几分遭际不达,众弟子环绕身侧,有文有武似在恭敬聆听圣训。众人在逆光之中,让人颇有几分感动,附于“士志于道”的追寻与依归。而这张传递出一种古老东方和德神韵的剧照,吸引了很多片商的驻足凝神,有片商坦言:“在西方人眼里,孔子是古老中国近乎神明的存在,不少人把他看成是东方的耶稣。这样一部影片绝对会引发一场轰动。”
的确,在西方世界,孔子的圣贤地位可以笼统被理解为神。而这张孔子与众门徒的群像剧照,更是令人极易联想到耶稣和他的十三门徒。电影史诗画卷的展开也在这种“思归有道”的瞬间开启,而电影本身传达出的寻道精神的认同,也让来自世界各地的片商有所体悟。
可以说,电影是国与国之间交流的“使者”,它能跨越语言的障碍,不同国家的人们可以因此分享同一份悲喜,真正实现沟通与互动。这种共鸣感正是此次电影《孔子》亮相国际市场所期望的。正如电影《孔子》导演胡玫所说,“电影是文化交流的有效渠道”。通过这个渠道,中国电影希望给世界观众一个纯粹中国视角的中国文化印象,推动中国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延展和交流。
如果说一部影片的选材是影片成功前提的一半,那另外一半就是影片的制作班底了。这次《孔子》在戛纳电影节上播放的宣传片,凭借《卧虎藏龙》班底领衔阵容的出品,可谓是让未见全片的全球片商不仅坚信电影品质的精良,更看好这部电影的未来。
影片《卧虎藏龙》班底那些熟悉的名字再次集合在一起——监制崔宝珠、摄影鲍德熹、主演周润发。再加上音乐苏聪、美术指导奚仲文两位结缘奥斯卡奖的金牌战将,真的不能不让人眼前一亮。擅长历史巨片制作的胡玫,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女性导演,其独到的视角必将成为《孔子》制作团队中的菁华所在。《孔子》制作“梦之队”已经将影片品质推升到一种足以全权信赖的境地。
在戛纳影展上随片花一齐曝光的还有一批人物及场景概念图。其中由周润发扮演的孔子形象也立刻引起了国际影人的关注和讨论,各界反响都很热烈。
宣传册中有一张孔子伏案回首的剧照,“志于学”的面貌,从周润发饰演暮年孔子的妆容扮相已经透露。“居处恭,执事静,与人忠”的情怀也在白发粗衣,略显颓潦的神色中涤显。不少片商都是首先被周润发饰演孔子的剧照所吸引。周润发“笃信好学”的眼神应合着孔子的气度,让“君子之于天下”的超达,以瞬间志道之契合周流于全篇。令电影的人文色彩在积淀中,传达一种信道守道的明辨气质。在宣传册剧照中所传达出的信息,足以让片商吊足胃口。英国《卫报》就指出“周润发最为人所知的电影是其出演的奥斯卡获奖影片《卧虎藏龙》,但他成名于描写香港黑帮充满刺激画面的电影,比如《辣手神探》和《英雄本色》。”对于此次周润发饰演孔子这一公圣角色,毋庸置疑,影片制片人希望周润发能将其在国际影坛的名声以及影响力带入此部电影,而更多人是期待周润发在华语电影中一种风雅的转型。毕竟,被国际影坛熟悉的周润发能否一改往常潇洒倜傥而呈现出一种忧郁颓唐的魅力,正是《孔子》真正全然面世之前的最大悬念。而这一悬念,显然成为吸引诸多国际片商的因素之一。
众所周知,戛纳电影节一向是世界最大的电影交易市场之一,每年都会云集众多电影制片、发行公司及优秀影片。《孔子》风雅亮相戛纳,倍受肯定,体现出来全球片商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他们希望通过电影来透析中国景象和中国历史观念的流变。而《孔子》高达1.5亿人民币的投资,也让电影在全球高投入电影中占有有特定的市场,一些大的发行公司对此非常感兴趣并且抱有很大的信心看好它的全球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