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沂蒙六姐妹》:革命战争题材形象的突破之作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0日18:58  新浪娱乐

  ·吴冠平·(《电影艺术》主编)

  前一段刚好在军艺开了军事题材影视研讨会,我在那个会上对咱们的革命战争题材形象谱系做了小小的总结,在以往的革命战争形象谱系中一共分成四类,第一类是英雄形象,比如董存瑞等,这种英雄形象体现了我们成长的过程,英雄的成长体现了意识形态、国家和政党带给人的转变、社会带给人的转变。第二类是士兵的形象,第三类是领袖形象,第四类是军属形象,我在那个会上一直找不出很好的例子,过去有《苦菜花》后来也拍了很多军嫂系列,但是在我们的历史梳理当中军属系列是非常缺乏的。看了《沂蒙六姐妹》后,真正找到了一部军属形象的代表之作。实际上在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创作中,应该从我们过去题材想象转化到形象创造的思维中来。过去我们老是想这段历史怎么拍、那段历史怎么拍,这个事件怎么拍、那个事件怎么拍,这样的思维创造一些优秀作品毋庸讳言,但是在当下文化和社会环境中显然这样一种题材想象不能满足我们国家主流电影创作的需求,我们应该转化到形象创造。在国家主流电影中,将塑造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形象的感染力,以及与普通百姓的情感联系和思想联系在哪儿。《沂蒙六姐妹》的军属形象恰恰弥补了过去我们在革命战争题材形象谱系中的缺憾,使之成为革命战争题材形象谱系的突破之作。

  影片体现了国家主流电影不断改变叙事策略进程

  自2000年以来,主流电影不断在摸索改变叙事策略,改变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体现出更高的价值来,与更广大的人民建立起联系,甚至说要有更多更深广的世界意义的普世价值。《沂蒙六姐妹》正是这一系列改变叙事策略中的一部,不能说它是里程碑,但至少称得上树立了一块路标。首先,体现了从政党史观向国家史观的引进,同时在这样的引进过程当中我们努力在叙事策略上体现传统文人的观念,也就是道德化的问题。第二,普通百姓情感化问题。第三,民间风俗仪式的审美化问题。总之,影片在叙事策略改变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和创作观念。

  关于红色历史能不能有它的人文价值再创造的问题

  过去谈到红色历史更多是强调它的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我想它有没有人文价值在里面?换句话说,1949年一直到今天已经60年了,这些年不光是政治的和社会的一些东西影响着每个普通人,应该还有其它的价值在,否则不可能走过那么漫长的历史岁月。因此,我想在今天看来,我们的红色历史是不是具有人文价值的问题,《沂蒙六姐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思考起点。我们现在常说人文价值的体现,片中的“六姐妹”实际上每个人心理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只不过她们隐形的翅膀没那么粉红色,没那么矫情,没有那么多的浪漫,而是有更多的血性、更多的凝重、更多的责任感,这些都是红色历史进行人文价值再创造我们必须要重新面对和思考的,不应该陷入到过去那些历史政治的反思中,我们应该在都走过的历史当中发现那种人文的价值,我想不会没有,一定会有。 片方供稿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