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中国首部描写边防军人的电视剧。它以昆仑山上的雪域高原风光为环境背景,将边防战士“缺氧不缺精神”壮志豪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同时这部剧也再次担当起精神补给的责任,无形中给观众输送精神养分。
《在那遥远的地方》里所讲述的边防战士局限于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时代环境造就的是不同的英雄,与今天相比,他们的思想、行为、作风也许会有天壤之别,然而恰恰是剧中所崇尚的精神却是我国军人几十年来从不动摇的信条。
该剧开头就已铺垫边防军的艰苦生活:袁鹰参军,负责报名的班长一再阻拦,原因是条件艰苦;袁鹰追赶军列到达乌鲁木齐表参军决心同样来得艰难,这是一个柔弱的边防女兵表现出的最初的“精神”。现如今军旅生活要比几十年前优越得多,但军人们所迸发出的那股子精气神儿仍然是我们所向往、所敬慕的。
边防军人始终坚守在祖国的边疆,即使处在和平年代,他们却日日夜夜站在第一线保卫着国家。他们位于和平年代战场的最前沿:边境发生冲突,他们要保卫国家;边境突发自然灾害,他们要救助被困的灾民。由于高山缺氧、偏远崎岖,他们的身体健康没有保障还要面对缺医少药的威胁,但他们生活地仍然快乐;山上发生雪灾,袁鹰又与战士们一道掩护群众向外彻,牧民们被解救出来了,而袁鹰却被雪崩埋在了雪里,袁鹰牺牲了。
正如韦铁所说“几十年来,我们边防战士不怕艰苦,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奋勇向前,因为我们心中装着祖国,装着人民,我们的一切都是为了祖国,为了人民!”,这是边防军人们活着的信条。或许到了今天,物质包裹下的人们已经很难体会到这种精神,甚至会不屑一顾。但当用影像将这种精神诠释出来的时候,仍然能触动观者最柔软的内心,被他们感动为他们折服。
现在的年轻人物质生活丰富,注重精神享受,这样优越的条件却常常造成精神的缺失。90后一代总是让人不能理解,吃也吃够了,玩也玩够了,没有精神寄托于是玩儿起“自残和颓废”来。这也许是父辈们最诧异的事情,他们怎么就没事可做呢?什么都没意思,干什么都打不起精神,说白了,他们什么都不缺,就缺那股子精神,吃苦的精神,坚持的精神,奉献的精神,以及“缺氧的精神”。
“补补更健康”,希望《遥远》中昆仑山精神或者说军人精神,能够为时下“空虚”的人们补充一些精神养分。这种精神看似是一种口号,它蕴含的却是战士们的感情,这种精神在袁鹰身上看得出来,在丁浩天身上看的出来,在老蔫身上看的出来。每一位边防战士身上都透着一股子这样的精神,那便是令人敬佩的“军人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