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休
不知道为什么,“八十年代”近几年很火,出书写八十年代,电视演八十年代,“八十年代”似乎成了美好时代的代名词,而我们这些真正长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对此反倒有点懵懂。
“八十年代”对我们来说,更像是一部看过就忘的好莱坞大片,其中的种种细节,无从捕捉。历史不可复制,电视剧《我们的八十年代》提供给观众的,其实也不过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生活的山寨版本,三角恋爱的故事,使“八十年代”变得面目模糊,成了电视剧工业化时代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
干部家庭出身的女大学生满晓星(左小青饰)毕业后下工厂,结识了有些痞气的青年工人段玉刚(夏雨饰),两人从冲突到相爱,活脱脱是当今最流行的穷公子赢得富家女芳心的肥皂剧剧情,暗恋段玉刚的小寡妇丁惠茹和心仪满晓星的副主任秦光明,则成为男女主角走到一起的阻力,制造出种种矛盾纠葛———这样的人物关系设置始终落了俗套,剧中人物换套衣服,走回七十年代的田头,走到九十年代的办公室,走进21世纪的CBD,同样适用,并无特殊性。
倒是剧中出现的种种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物件,有模有样,让人心生怀念。流行潮流去而复来,当年朴素的生活,放到今天来看,未尝不是一种简约的时髦,车间、化工厂,大工厂时代朝气蓬勃,让坐在写字间里吹空调的人们,怀念起集体生活;剧中的搪瓷杯,如今在北京后海小店里卖得轰轰烈烈,不但小青年喜欢,很多外国人也爱不释手,斜挎的黄书包也成为不少文艺青年的首选,袖套、麦克眼镜,所有细节加起来,挑动着观众怀旧的神经。
细细琢磨,“八十年代”留给我们最珍贵的记忆,与其说是老物件,倒不如说是一种令人心潮澎湃的激情与浪漫,改革开放,百废待兴,一切都刚开了个头,有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思,大家鼓足了劲,觉得未来充满希望———这对于生活在城市里、日渐萎靡的当代人来说,无疑是一针精神强心剂。20年前的激情单纯如一捧山泉水,而如今时代的激情,则掺杂太多添加剂,像一杯碳酸饮料,所以,我们的八十年代,尤其令人怀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