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在黄金时间播出了电视剧《苍天》,这部反映共和国司法先驱马锡五司法为民的巨著力作把我们带入了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主人翁马锡五在奉命剿匪和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后来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期间,时时处处为老百姓着想,他扎根于百姓,与群众水乳交融,视人民群众为“菩萨”,显现出了对人民群众深厚的阶级感情,催人泪下,发人深思。
马锡五与群众的情感是相通的。他看到土匪杀死了白发老人的儿子和青年妇女的丈夫,胸中燃起的是对国民党残余和土匪的无比仇恨,心中升腾的是对老百姓遭受苦难的无限同情。马锡五视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天,他发动群众挣脱土匪的控制,号召他们投奔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争取早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他鼓励青年男女打破千年封建桎梏,去寻求婚姻自主。群众在马锡五心中的分量是重的,他把自己的座骑让给老人骑,把干粮让给群众吃,把年长的百姓当成自己的父母,为生病的老人请医送药,当危险来临的时候他心甘情愿地与群众共赴艰险。这些都得益于马锡五正确的群众观点,他坚持认为群众才是“菩萨”,需要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动人民群众这个“菩萨”。
马锡五对群众的深厚感情,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现如今我们从事法官职业的办公条件与马锡五当年在陕甘宁工作时期的条件相比是天壤之别。交通条件改善了,我们离人民群众的距离却远了;通讯设施进步了,我们与人民群众的沟通、联系却少了。很多人对此颇为不解,事实上归根结底问题出在与群众的感情上。群众的喜怒哀乐、饥渴冷暖,在有些人看来无关紧要;群众的正当利益诉求,在有些人看来是在给自己出难题、找麻烦;还有些人平时高谈阔论,争做人民满意的好法官,但遇到了实际困难和危险却为一己之私利把群众利益丢在脑后,对群众冷若冰霜,只顾明哲保身。
与群众建立深厚的感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着实不易。试想,马锡五带领战士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去解救群众,他把马匹让给病残老人自己却徒步而行,他忍饥挨饿把干粮让给群众吃。倘若没有对群众深厚的阶级感情,这其中做到一两件也许还行,全都做到难乎其难。他的行为不是作秀,而是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尽一份责任,因为他做到了就意味着要牺牲自己的安全、安逸、温饱,去换得群众的安全、安逸、温饱。尤其是在那些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看来,像马锡五这样做无异于是自讨苦吃的傻瓜。
“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工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人民法官为人民”。喊喊口号,表表决心,写写心得,发发誓言,人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慷慨激昂,关键是到了群众最需要帮助的紧要关头,面对得失、安危、温饱、乐苦甚至生死的考验面前,我们作为后来者是不是还能像马锡五那样笃行群众至上,毫不动摇地与群众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始终把人民群众当作“菩萨”供起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是千古名言。 “谁不把群众当作一回事,群众就不把谁当作一回事”。在人民群众面前颐指气使,吆五喝六,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子,视人民群众为“农仆”,迟早被人民群众所不齿,成为人民群众唾弃的“狗屎堆”。只有像马锡五那样,甘当人民群众的“奴仆”,真正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密切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岁月的封尘未能遮掩马锡五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的走群众路线,为百姓服务的观点依然灿若日月、熠熠生辉。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和贯彻“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今天,人民法院的干警们都有必要扪心自问:“我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到底有多深?”、“我在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回答这个问题,不能只表现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如果我们都能像马锡五那样把人民群众当作“菩萨”供起来,司法公信何愁不立?司法权威又何愁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