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北平战与和》: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新追求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9月15日10:14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临近,一大批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纷纷亮相荧屏。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拍摄的三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战与和》在众多献礼剧中显得别具一格。该剧讲述了1948年秋古城北平通过傅作义与共产党的谈判实现和平解放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在深刻厚重的史实中揉入艺术化的戏剧情节,以独特的视角塑造出具有新意的、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形象,同时站在当下的思维高度,挖掘了事件所蕴含的时代精神与现实意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要求创作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用戏剧艺术表现真实的历史。如果说历史的真实构成了一部作品的骨架,让人直面铁的现象与规律,那么艺术化的处理则为作品增添丰满的血肉,掀起人思想情感的波澜。在创作实践中,历史与艺术两者间经常发生冲突。一些作品吹毛求疵地以史衡剧,放弃了史剧有别于史实的巨大活动空间,把艺术创作变成史学考据;另一些则疏于对历史进行潜心研究,凭主观想象编撰史实,使作品显得轻浮随意,甚至出现重大硬伤。在《北平战与和》中,创作者抱着对革命历史的真挚情感和严肃责任感,淡定从容、扎扎实实地进行相关历史素材的深挖掘、精加工,使作品散发出一种厚重、宏阔的历史气息以及鲜活的、人性化的艺术气质。

  为了精准表现北平和谈这段错综复杂的历史,编剧在寻溯和熟悉史料上下了巨大功夫,努力克服历史表象、思维定式与主观偏见的干扰,以客观的心态尽可能地贴近历史真相,再根据创作角度有选择地提炼与编织素材。整部作品叙事结构宏大,涉及历史上有真实姓名的人物近50人,空间范围涵盖北平、南京、西柏坡、张家口、天津、新保安等。创作者采取了远景、中景和近景结合的叙事方式,一面细致描写北平和谈的来龙去脉,一面不时观照国内局势的发展,更以宽广的视野反映了中国内战在世界格局中的战略意义。这三重情境的有机结合,为观众铺展开一幅气势恢宏、层次分明、信息量丰富的历史画卷。

  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创作者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与审美追求,有分寸地植入合理的想象并进行虚构,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和戏剧矛盾冲突,塑造出一批鲜活饱满的典型人物形象。不同于过去以我方为主的传统表现手法,该剧选择国民党将领傅作义为男一号,不能不说是一次颇具勇气的艺术尝试。以傅为视角中枢最直观地反映了当时北平的复杂局势,也更便于勾连各个层面的相关人物与事件;同时傅的作用好比一面镜子,其最终抉择映照出国共两家的优劣之分,更是民心向背的绝佳印证。除了视角的突破,作品对历史人物的定位与认识也做了颇具新意的探索。编剧从国、共、傅各自的立场出发,尽量将每个人物的行为、心理充分合理化。于是我们看到一个将雄材大略隐于质朴率真中的毛泽东;一个有心兴邦却无力回天的蒋介石;至于傅作义,编剧更是给予了深度挖掘,紧紧抓住“战与和”这一核心矛盾,把傅的处境推向黑暗与光明水火不容的极致境地,将其内心置于理性与感性、坚毅与忧惧、矛盾与抉择的激烈交锋中。《现代传播》主编胡智锋将其评价为:“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有史以来中国影视剧银幕和荧屏上第一个最光彩的傅作义。”

  所有历史题材作品的价值,在于回顾过去的同时为现实提供启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应从当下的思维眼光出发,为革命历史注入新鲜的时代精神和现实意义。《北平战与和》把单纯的政治军事眼光扩展为文化哲学眼光,不再局限于将解放战争史诠释为一场阶级斗争,而是走向更为深层的思考与表达:其一,民心主导江山社稷。作品以戏剧化的表达,具体、形象地再现了蒋家失去民心、共产党赢得民心、傅作义选择民心的过程,引导观众思考英雄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揭示了人民在历史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其二,以和平方式代替战争。该剧不再是人民解放军英勇之师打下江山的常规演义,在北平问题上,“和”比“战”更艰难,更需要勇气和智慧,最终达到更理想的结果,这为当下提供了一条以和平方式解决重大争端的思路。其三,保护文明在任何时候高于战争。北平是当时中国八大文明古都之一,城内遍布珍贵的历史文化古迹;是让这些祖先留下的民族智慧精华为战争殉葬,还是保护它们免受摧残?本剧交出了融史实与艺术魅力为一体的答卷。

  诚然,《北平战与和》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之处。但瑕不掩瑜,该剧不失为一部有着创新追求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佳作,对我们在今天的时空条件下如何继续创作出符合现代大众观赏心理和审美需求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给予了一定启示。

  (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 刘馨)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