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电视剧《北平战与和》:民族的浩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0月12日11:47  新浪娱乐

  新浪娱乐讯 观看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创作的三十四集电视连续剧《北平战与和》,是一次惊心动魄的精神历程。一段六十年前的历史,被如此鲜活的展现在我们面前,那些已随历史烟云远去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向我们走来。于是,一部立体的史诗一步步展开它的宏伟瑰丽,一点点迸射出它令人沉醉的光芒,最终把感动送给了我们所有的人。

  一、永恒的主题

  在我们居住的这个蔚蓝色星球上,千百年来,“战”与“和”像一对影子伴随着人类自身不断出现。于是有了历史当中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北平战与和》这个剧名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它要讲述的内容。北平——伟大的古都,举世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在1948年那个冬天,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片头的画面似乎让我们在空中俯瞰,美丽的古老建筑遍地皆是,密集的民宅民居鳞次栉比,和平鸽在蓝天下飞翔,这是一座具有何等魅力的城市!在中国人心目中它几乎就是文明、传统与神圣的标志。在西方人眼中,它是遥远东方一切神奇与美好的象征。然而,全剧伊始,战争的硝烟已弥漫开来,城内城外分别是国共双方拥有重兵的作战部队。即使是最不懂政治和军事的普通老百姓也切实感到了:战,是一触即发的事情。那么,有谁能制止即将爆发的战争,迎来所有人都渴求的和平呢?

  将北平团团包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军事力量上处于绝对优势,完全可以一举摧毁守城的国民党军。但是,高高昂起的大炮始终未发一弹,战士手中的钢枪装满子弹却未发一颗。不是不能打,而是不愿打。因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的是和平之师,仁义之师。几十年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愈打愈猛的经历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和,为了中华民族的和平,和谐,和睦。对于傅作义身上一直存在着的民族正义感和此时已厌战求和的心理,共产党看得很准也看得很重。傅作义冒着极大风险多次派代表与共产党接触,寻求和平的途径。毛泽东主席和共产党高级领导人也以阔达的胸怀,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傅作义彻底摆脱蒋介石反动集团,加入到人民的行列。这一切使北平最终得到和平解放,实现了所有善良的人们向往光明、向往和平的意愿。北平的历史从此掀开的崭新的一页,中华民族的历史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人类历史也因此增添了一份前所未有的壮丽篇章。

  历史是远离我们而去又使我们难以忘怀的往事。逝去的岁月像江河奔腾永不回头,但正是那些让我们难以忘怀的东西构成了贯穿历史的脉络,一如江河之水滔滔不绝,更像生命代代繁衍,永无止息。在这个绵长的过程中,许多人和事犹如浪花轻轻一闪便消失了,但总有一种记忆牢牢维系在人们心灵深处,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想想吧,在人类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战争啊,狼烟一起,烽火无情,生灵涂炭遍地哀鸿的惨景,不止一次出现在古老的中华大地,出现在地球上许多角落。但每次貌似强大、发动战争的一方都遭到历史的抛弃。而那些起初看来弱小无助、处境艰险困顿的善良人们却往往成为决定国家与民族命运、真正书写历史的强者。这是为什么?《北平战与和》的创作者们为今天的观众拓开一个全新而广阔的视野,我们的目光直视过去,看到故事,认识人物,并且不知不觉进入到其中,随着剧情的发展和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而担忧、紧张、猜测、期待,直至如释重负,从心底发出由衷的欢呼。一部艺术作品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便是成功,《北平战与和》取得这样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它揭示了一个人类共有的永恒主题:战与和。战,是人们不愿意看到的但它却屡屡发生;和,是人们世世代代所渴望追求的,但它的到来却历尽艰辛。惟其如此,和平才愈显珍贵。可以说,天地之间,唯此为大!

  二、真实的力量

  成功的艺术形象是所有影视作品的灵魂。《北平战与和》中的人物塑造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力量,那就是真实。

  《北平战与和》成功塑造了大大小小几十个人物,他们各自都有不同的身份、地位,对剧情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其间,最有光彩最具个性的是处于各种矛盾漩涡中心、时任国名党华北剿总司令部最高长官的傅作义。

  傅作义戎马倥偬几十年,可谓身经百战。应当说,北平到底战还是和是他一生从未遇到过的最为重大的抉择。在此之前,他可以凭一腔热血驰骋于抗日疆场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也曾以服从命令为军人天职,在蒋介石的指挥棒下将枪口对准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那时的他指挥作战时从不犹豫的。如今,历史的车轮毫不留情地将他推到了一个注定为千万人所注视、要被历史记载下来的关口。此时的傅作义手中尚有几十万装备精良的军队可指挥,蒋介石南京政府又一再敦促逼迫他和共产党顽抗到底,他却犹豫了。因为他真实地感受到了人民的呼声:和平!和平!他知道战火一起,二百万北平民众和几十万将士的生命都无从保障。千年留存的古迹文物将毁于一旦,不可再生。在他看来,那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他不愿做被后人唾骂的历史罪人。这里,观众看到的,是一个饱满鲜明的艺术形象,更是活生生的“这一个”人。他的思想波动、情绪起伏都在自然而然的发展变化,没有牵强生硬的政治说教。一切都是那样质朴实在。在属下眼中他是威重令行的长官,在妻子面前他是充满真情、极富责任感的丈夫,在女儿心中他是世界上最慈爱的父亲。在客观上他必须面对大军压进、兵临城下的严酷现实。而内心深处,他承受着究竟是忠于国民党蒋介石,尽所谓“不成功便成仁”之节,还是以民族大义为重,彻底放下武器,使千年古都免于战火,人民免于涂炭的极大压力。这是历史的真实,也是艺术的真实。我们甚至能感觉到他的痛苦,为他感慨:真不容易啊!这正是创作者的高明之处,宏大的历史事件,险象环生的具体氛围,真实可信的人物塑造,都被和谐地融进剧情,使我们感到了真实的力量,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只有一种,即宣示真实的美”。如果是一味理念先行,怎么会有如此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刻画入微的人物形象呢?环绕和平解放北平这个重大历史题材的所有人物,国共两党高层也好,傅作义也好,围绕在他身边的所有人物也好,社会各界各色人等也好,都极其自然地存在着,都有他们各自的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轨迹,是历史潮流和每个人所付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最终殊途同归,完成了和平大业。

  近年来,我国影视剧坛上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时有佳作。《北平战与和》对于题材的驾驭和剖析、对于人物群像的准确塑造,都体现了创作者的宏观把握能力,在同类题材创作中可谓是匠心独运,峰顶增辉。

  三、磅礴中的细腻

  《北平战与和》是一部鸿篇巨制,人物浩繁,场面宏大,气势磅礴。但它最能扣人心弦的绝不仅止于此。

  《北平战与和》传达了一种雍容的大美。声声入耳的鸽哨,高大巍峨的城墙,古色古香的建筑,历尽沧桑的松柏……形成了北平那无可替代的历史文化氛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青年学生的热血沸腾,天上飞机的频繁往来……勾勒出了特有的时代风云。有呐喊也有沉静,有叱咤风云也有儿女情长,有电闪雷鸣也有云蒸霞蔚,决然是大手笔所为。

  《北平战与和》拥有着一份温婉的细腻。且不说人物性格刻画的笔笔入微,那在炉边静静等候主人到深夜的一碗红枣小米粥、与邓颖超和周恩来之间的寥寥数语;毛泽东与保育院的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傅作义在山西饭馆喝得酩酊大醉;陈祖强对解娃的奇特告别;甚至蒋介石、蒋经国、蒋纬国之间的父子对话……都令人印象至深。讲一个故事不算难,如何讲好而不落俗套却十分不易,它能折射出创作者的智慧之光。《北平战与和》中的这些细节,犹如颗颗珍珠串成完美的艺术之链,足以显示创作者的才华与雄厚功底,大有“一粒沙中见世界”之妙。

  《北平战与和》就是这样,使我们浸润在气势磅礴与温婉细腻中,讲述是庄严的,笔锋是犀利的,笔触是沉着而洗练的。密而不乱,疏而不散,大气中尽显和美,厚重中不失空灵。国共双方高级军事指挥官的决策可以瞬间改变这座城市和百万生灵的命运。两党最高领导人,兵权在握又举步维艰的傅作义,身为中共地下党员又深爱着父亲的冬菊、忠于党的事业,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地下工作者邴泉,美丽可爱勇敢追求光明的热血青年鸣纯、欧阳,为和平殚精竭虑多方奔走的王克俊、崔载之,还有解娃、陈祖强这些小人物,在剧中虽有戏份的轻重之别,在作者笔下却同样灌注心血才思,言谈举止皆有分寸。特别是傅作义情绪上几次大的波动,期待、焦虑、暴怒、灰心、悲伤和痛下决心都娓娓道来,绝不含混。同是傅作义所敬重的良师益友邓宝珊、马占山、杜任之等也绝无雷同之处。线索十分清晰,因此,观众能够被吸引,看着,想着,并感动着。

  两千多年前在中原大地上一位目光深邃的老人说:“柔弱处上,刚强处下”。的确,在战争面前和平似乎是弱小的,然而迄今为止人类的全部历史已经证明,比之于战争,和平才是最强大最神圣不可侵犯的!为了它,人们愿意努力奋斗,不惜付出热血和生命。

  六十年前,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古都之幸、百姓之幸、中华民族之幸。六十年后的今天,电视剧《北平战与和》全面真实地再现了这一段历史,谱写了一曲民族的浩歌。我们从中深深记住了剧中一些人物说过的话:

  毛泽东:“我们不怕战争,但更珍惜和平”。

  傅作义:“国共维护的是不同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的希望在共产党那里……”。

  欧阳:“太阳升起来了,它的手抚摸到哪里,哪里就消失的寒冷,只有青翠发芽的生命,飞翔的春风……”。这就是《北平战与和》给我们的提示。历史的一页早已翻过,浩然之气依然在天地之间回荡。它属于历史,更属于今天与未来。肖美鹿/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