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未央评《沧海》:马建成有钱学森的风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05日11:10  新浪娱乐
叶未央评《沧海》:马建成有钱学森的风骨

马建成醉心科研

叶未央评《沧海》:马建成有钱学森的风骨

马建成担任长波台建设总指挥

叶未央评《沧海》:马建成有钱学森的风骨

何政军业余爱好蒸窝窝头

叶未央评《沧海》:马建成有钱学森的风骨

何政军嗜书如命

  文/叶未央(资深媒体人、评论人,《北京青年周刊》主编)

  新浪娱乐讯 钱学森是共和国六十年辉煌历史不能遗忘的科学巨匠,他身后的哀荣充分表明了这个国家和人民对他的尊敬与肯定。

  马建成是央视黄金时段正在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沧海》中一个虚构的知识分子形象,戏不是最多,观众的评价却最好。

  二者本无可比性,惟有一条:他们能收获如此人心,是因为他们共同的风骨打动了人心。面对今天这样一个欲望与诱惑沧海横流的时代,他们的英雄本色弥足珍贵。

  他们看上去只是普普通通的知识分子,没有传统意义上“英雄”的慷慨激昂和澎湃张扬,但是源源不断焕发于心底的精神力量,却使他们分别成为现实生活中和文艺作品中的真英雄。

  因为似曾相识的创作班底,电视连续剧《沧海》经常被人们拿来与前两年红极一时的《亮剑》相提并论,其实二者内在的精神迥异。《亮剑》弘扬的是一种草莽英雄面对强敌敢于亮剑的“尚武”精神,所以李幼斌扮演的李云龙活灵活现;《沧海》展现的则是知识分子面对自我甘于奉献的“尚文”精神,所以何政军扮演的马建成气韵生动。这两部戏如果能够称为“姊妹篇”,那一定也是因为这一文一武两个人物的精神境界,而非其他一些表面的牵强联系。这种精神境界正是民族英雄岳飞曾经开出的强国药方:“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不患天下不太平!”

  现实生活中的钱学森和文艺作品中的马建成都不喜欢当官,但是他们作为杰出知识分子的代表,无疑属于广义“文官”行列。也许创作者在塑造马建成这个虚构人物时参考了钱学森的真实事迹,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多次拒官、辞官甚至主动要求降低生活待遇。如此“不爱钱”的风骨很难被今天疲于奔命地跋涉在物欲泥沼中的人们读懂,但却真实地存在,珍贵地存在。

  我们从最近很多纪念与回忆钱学森的文章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平凡”的美丽:钱学森曾将自己的稿酬和奖金——在当时堪称天价财富的一万余元捐出,用于给生活贫困的力学系的学生买学习用具。1994年和 2001年,他先后获得何梁何利基金奖和霍英东“科学成就终生奖”各100万港元奖金。这两笔奖金的支票还没拿到手,钱老就让秘书兼学术助手涂元季代他写委托书,将钱捐给祖国西部的沙漠治理事业。在将奖金捐出时,钱学森一语千钧:“我姓钱,但我不爱钱。”

  对于以钱学森为杰出代表的那一代众多爱国知识分子而言,“不爱钱”还只是外在的表象,内在的优秀精神品质实际上更为丰富。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二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忧患意识;三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真理情怀。《沧海》中那个不爱钱、不愿当官、推让豪宅、直言不讳并且事事严于律己的马建成,其实是在很大程度上艺术化地再现了钱学森、邓稼先等优秀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今日之中国,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远远多过钱学森的时代,却难觅钱学森、邓稼先甚至陈景润这样的科学家。

  原因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今天的人们在世俗的评价标准上和内心的价值取舍上,“义”和“利”的分量严重失衡。对照钱学森们的重义轻利,当下的社会生活被衬托得很有些见利忘义的浮躁。一方面,柳传志们当然是新经济时代值得大书特书的创业英雄,可是我们对那些同样出自中科院却无心下海的科学家们的关注又有多少呢?另一方面,今天像半个世纪前的钱学森那样才华横溢的青年知识分子,又有多少能够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创业暴富的诱惑,去追求科学上的成就呢?创业,致富,都是好事。而且人各有志,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都像钱学森和马建成们那样生活。但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社会,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是需要有一些精神风骨的,这正是钱学森和马建成们通过生活和艺术的方式大声疾呼的。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