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娱乐讯 电视连续剧《 沂蒙》 正在央视八套播出,整部作品大气磅礴,如一条宽阔的大河,流淌着的是大爱大恨,是不朽的沂蒙精神,而河之魂则是沂蒙大地上善良而大义的普通人,特别是那些女性。或可谓,是母性的光辉照耀着充满灾难与希望的大地。
该剧以沂蒙母亲王换于等诸多英雄人物为原型,以主人公于宝珍一家人的经历为主线。在情节设计上是按年代顺序推进剧情、以纪实手法讲述故事、用重大历史事件统领全剧,从1938年写到2007年。这样就大跨度、多层面地表现出沂蒙老区恢宏的革命斗争历史,能勾勒出普通人锻造沂蒙精神“骨骼”的大致脉络。
“ 红嫂”故事,天下流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红嫂成为一个概念化的符号,而变得陌生,以致于在年轻人看来是很遥远的记忆,是一种杜撰。而《沂蒙》就是要把这一世代流传的拥军事实和人物具体化、故事化。这部剧就是要告诉大家:红嫂也是普通女人,她们也要面临世俗的一切,她们甚至是更脆弱的,而她们的伟大之处是在大山的皱褶里,在不被人注意的地方战胜了脆弱,而义无返顾地走向了坚强,她们迈出了小院子,走出村庄。让人赞佩的是,她们亲手把自己的亲人送上战场,就是要子弟们代替她们走出大山,这些蹒跚的小脚女人,在大地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她们的目的朴素而可触摸,就是让乡亲们过上安生日子,不再遭受敌人的欺凌。有句话叫“ 战争让女人走开”,强调的是女性弱者的一面,而在《沂蒙》中,我们的女同胞们则如峭壁上的山花,开放得如此灿烂。从这个意义上说,沂蒙母亲领风气之先。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真实是艺术美的基础。历史的真实,情感的真实,人物的真实。 只有真实的东西才能打动人。观众对虚假的东西恨之入骨。这部电视剧是现实主义审美精神的成功。比如村长李忠奉,他不算一个抗战积极分子,他最多算一个同情抗战、同情中国、同情八路军的这么一个人,最后用他的方法参加了抗日,把抢粮食的二十几个日本鬼子全毒死了,看了以后特别令人震撼。比如二孬,被日本人抓住,他誓死也不说粮食在哪。至此,沂蒙精神在这些小人物身上就绽放出它独特的光芒。所以说,导演管虎对这部片子现实主义的把握非常成功。
造型上面导演也有自己的基调把握。 全剧以灰色为主基调,后期出现的绿色更富有一种色彩的象征意义在里面,恰恰是灰色基调形成了抗日战争时期,那是老百姓最受难的时候。这种基调给人一种沉闷、 压抑、 困难的气氛。 抗日战争胜利,绿色出现,象征胜利和希望。这种造型气氛烘托了戏剧气氛,戏剧气氛烘托了时代氛围,从而对这个故事的历史氛围的真实描写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是这个片子艺术上一个很重要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