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匡政:《大瓷商》对中国瓷业是一种警醒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6日16:03  新浪娱乐

  很早就听说《大瓷商》的名字。记得此剧拍摄,正逢伊能静“牵手门”爆发,娱记们追到现场,拍下了她的很多怒容和愁容,顺便也展示了《大瓷商》的场景与演员扮相。看了《大瓷商》才发觉,伊能静扮演的是一个清纯而有涵养的医生,在剧中甚至给丈夫和别的女人生的孩子亲自接生。戏里戏外,有这样的反差,是颇令人意外的。

  不过,这部剧仍然秉承了导演吴子牛的一贯风格,有传统文化的底蕴,也有与当下热点的对接。如他导演的《天下粮仓》《大国医》一样,看后总能给人带来一些完全不同的思考。自从古玩收藏业,常流传出轩“捡漏儿”一夜暴富的故事,民众对收藏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瓷器是中国古董中的大项,而景德镇更是有着千年制瓷的历史,为世人贡献过无数的陶瓷珍品和能工巧匠。有这样的社会背景,想来能吸引很多观众的兴趣。

  夏雨在其中扮演主角陶昌南,一个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民窑瓷商。在片中,别人多喊他“昌南”,这个名字取得别有意味。这其实也是景德镇的旧称,因地处昌江之南,所以叫昌南镇。北宋真宗时,皇帝下令此地烧制皇家御瓷,镇名才从“昌南”改为真宗的年号“景德”。“china”的英文发音,就来自景德镇的这个旧名“昌南”,可见这个名字过去在世人中的影响。所以听到剧中有人喊主角名字,我都会想起这个典故,好像他们喊的是“china”。赵文瑄在剧中与夏雨演父子,也演绎出了老一代民窑瓷商的责任和担当。

  景德镇制陶业始自东汉,因水土适合制陶,此地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很多。旧时,凡出一行,就有这一行的祖师爷。木匠做工拜鲁班仙师,梨园演剧后台神龛多奉老郎神,织工祭祀张衡,书吏以仓颉为祖。制陶的祖师爷是东晋赵概,被称为“佑陶神”,他曾是五品官员,离职后隐居此地,对当地胎釉配制、焙烧等工艺进行过很多创新,被当地人奉祀为“制瓷师主”。到唐与五代,景德镇的青白瓷已名扬天下。宋元两代景德镇也非常发达,有窑三百多座,陶瓷器型有数百种之多。

  《大瓷商》作为电视剧的精彩之处,就是在情节曲折的历史故事中,融入了大量关于瓷文化的掌故和学识,让你对景德镇瓷有了更直观的了解。比如故事开篇,说的就是皇帝需要景德镇烧制的“祭红釉”大龙缸祭天,官窑主赵孚生多次烧制,却屡屡失败,罪当处死,督陶官鲁公公要他按旧俗,用他自己的黄花闺女祭窑,再烧一次。这样的开篇无疑惊心动魄,你从这个故事中,也能看到古法封窑、开窑的程序和仪式。

  这个带出全篇故事的“祭红釉”,是景德镇创制的一种很著名的器釉,也叫“鲜红釉”,釉色如同刚刚凝住的鸡血,色调深沉温润,釉底没有任何龟裂。这是景德镇在明宣德年间创烧的,因被皇室用来祭祀郊坛之用,故也叫“祭红”。据说古人为了配出祭红釉料,会不惜血本地把珊瑚、玛瑙、黄金、等珍贵之物掺入釉料。即便如此,也极难烧制出好的成品,对它的评判标准是,不能有任何流釉和脱口。由于它的难烧,所以它比其它色釉更名贵。明中晚期这种技艺曾失传,到清代才恢复技艺。

  《大瓷商》中像这样以景德镇名瓷,带出故事的地方很多。如陶昌南在重振家业时,所烧制的“薄胎瓷”和“美人醉”,也是景德镇的两种著名瓷器。薄胎瓷也是明代创制,极品薄胎瓷薄如蝉翼,轻如绸纱。诗句“只恐风吹去,还愁日炙消”,说的就是薄胎瓷的精巧。它的修坯技艺最难,要把几毫米厚的粗坯修到薄如蛋壳,有时喘息一下就可能前功尽弃。如此薄的泥坯,还要经受1300多度的高温焙烧,不碎裂,不变形,难度可想而知了。剧中对此都有形象的表现。 

  至于引起陶、赵两家真假之争的“美人醉”,是清代康熙时创制的名贵品种。它的传说,就是鲁公公要求的以童女祭窑的来历。据说有家官窑接旨要烧一种鲜红釉。由于这种釉色极不稳定,很难烧成,一个老窑工每天回家都唉声叹气。在女儿催逼下,他说出缘由。后来此女睡着后神仙托梦,称此器要以女儿身祭烧,方能成功。为救其父,她打定主意以身殉窑。第二天,她以探父为由来到窑上,趁众人不备跳入窑中。待窑工们清醒过来,只能看见窑内的熊熊烈焰了。开窑时,只见窑内瓷器釉色殷红,润泽晶莹,像被少女的血染过一般。窑工们为纪念这位殉窑的少女,便将此釉取名“美人醉”,也叫“海棠红”。正如剧中陶昌南剧中所说的,此釉需在坯上施一层底釉,然后再吹上一层颜色釉料,最后盖上面釉,才会有如此丰富的呈色变化。

  剧中从景德镇名瓷引发的故事,还有很多,我想一定会让那些对古董有兴趣的观众一饱眼福。然而,这些终究是发生在历史上的故事。我想这部电视剧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对中国当代瓷器业也会是一种警醒。这座繁华的千年瓷都进入现代以来,用盛极而衰来形容它,绝不为过。一方面是大街小巷式的地摊销售,毁坏了景德镇瓷器的形象。一方面也因城东高岭村所产的优质高岭土,到清代已被开采得差不多了。而1980年代对瓷土的过度开采,也使这里的瓷土成了稀罕品。至于景德镇瓷不用景德镇土,如今早在业内成了公开的秘密。

  当然最为重要的,还是因为景德镇失去了原创能力。景德镇在过去千年,之所以能被人们看作瓷都,是因为它在每个朝代,都有过高于同时代的原创瓷品。而如今,景德镇陶瓷却成了低档品的代名词。高端陶瓷多产自意、英、法、日这些国家,人们从中国瓷中,已很难想象古代那种精美绝伦的技艺。景德镇的很多厂家,如今只能为一些欧洲国家的瓷器品牌做加工,利润微薄。原创与设计,成了景德镇在当代无法逾越的一道坎,大多数人只是躺在古人的怀中模仿,跳不出复古仿古的思路,生产的器具也远离现代生活。

  其实被我们视为古董的那些器具,在古代也是有功能的日用品。如今内地瓷器,却因为缺乏对现代文化和生活的融合力,完全远离了世界高端市场,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历史上的成功肯定不是侥幸,东方不败也如同一个神话。相信那些对中国瓷业还抱着理想的人,也会从这部电视剧中获得不少启示。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