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孔子》:刻画入世的孔子 充满悲剧魅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7日20:48  新浪娱乐

  按照电影《孔子》的表述,我们的孔圣人其实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失败政治家,当他如丧家犬般流浪了列国之后,面对前来诚邀其回故乡鲁国的宿敌季桓子之子季孙肥,只提出了一个请求,那就是从此不问政事。回想影片前半部孔子挫败季桓子,任代相国时的意气风发和雄心壮志,这句话听来是何等之悲凉。

  电影《孔子》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上半部是孔子治国,下半部是孔子放逐,治国败而放逐,上下互为因果。有人认为《孔子》是“一出早已失败的说教”,认为“胡玫沿着《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踏进了张艺谋《英雄》中的陈词滥调:王。”可是请问,中国至帝制退出历史舞台,哪位伟大而流芳百世或失败而血洒断头台的政治家,又何尝不是需要将梦想寄托于“王”?即使圣贤如孔子者,又如何能跳出历史所限定的秩序游戏规则?难道你真的要让老人家揭竿而起自立为王?恪守周礼,未见“王”就跪地而拜的他老人家如何能做出这种事来?再说也没有那个实力。莫非你要让老人家进行思想穿越化身马克思、奥巴马吗?你答应我还不答应呢。

  如果要刻画一个入世的政治家孔子,“说教”或“陈词滥调”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不管历史环境,仅从现代社会意识出发,随意就给孔子或电影《孔子》扣上思想封建反动的帽子。抛开那些不可避免的“说教”或“陈词滥调”,《孔子》其实一点儿也不复杂,它只是演绎了一个放之四海皆准、古今通用的永恒悲剧:立志有作为又有能力的人是如何走向失败的,而这次,悲剧的恰恰是我们的圣人孔夫子。

  《孔子》后半部的颠沛游离也好,饥寒交迫也罢,其实都是孔子为自己的政治幼稚所付出的代价。处理不好与贵族集团的关系,与盘根错结的世袭势力明着硬碰硬,四处发难,四处踩雷,抢人家祭品,挖人家墙角,纵你有百发百中之射术、孔明之智、治国良策和雷霆之势,德智体美全能,最终也只能是独卧空中楼阁。这个不能怪那个软弱而当了墙头草的“王”,只能怪夫子政治智慧级数不够。如果说人在历史的变幻中有什么是不变的话,那么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甚至是阴谋陷害对手,是永恒的。季桓子没有暗杀孔子,已经算是手下留情了,如果不是他良知发现,孔子估计还得继续做丧家之犬。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孔子》,它不仅不是“一出早已失败的说教”,反而充满了悲剧魅力和折射现实的力量,在解释了《孔子》为什么单单截取孔子这一段历史的疑问之余,令现代人亦“心有戚戚焉”。

  都说“杯具”是09年尾最后的热点词,以这个角度衡量,我们的圣人这一生简直就是活在了玻璃厂里——身边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杯具:他一生推行仁爱,却在武子台平叛时被迫诛杀成千上万鲁国子弟;他最看重的弟子颜回却为了抢救他的学说死在了冰河里;唯一能了解他的人,却是他万万不敢,也不能接近的艳后妖姬……相知而不能相守,有志却无法固守,珍视却终将失去……他遭遇的,其实也正是城市里每个自认有过梦想的人所必经的人生苦途。所以能真正看懂并且欣赏《孔子》的人,也一定是那些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且歌且哭且悲且醉,但却仍旧走在这条路上的人。

  《孔子》,不是要告诉你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而是一个与命运斗而身败、身败而其志不变的人,仅此而已。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