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届韩国百想艺术大奖的电影部分,最终揭蛊的中彩头者,充分说明符合主旋律和民族精神的电影,更容易战胜剑走偏锋的探索之作。作为一个中国的旁观者,也些许意外,但相信是磊落结果。隔着多重毛玻璃似的介质转译,重述大奖的意义本身就很有古典成语杂糅的效果。隔山买牛也罢,刻舟求剑也好,总之希望中国电影人(包括创作者、观众和传媒)多做鉴证,韩国电影人毕竟可以有充分的空间来做故事,我就以叶公好龙的情怀来评点一二,希望不是买椟还珠。有对比,才有鉴别,欣赏他国电影的最终意义是观照本国文化。
奉俊昊导演的《母亲》、朴赞郁导演的《蝙蝠》取得世界性的荣誉,但在本土却充满争议性,当然前者的观众群更接近于专业级影迷,而《海云台》、《国家代表》和《结义兄弟》等更具备韩国普通观众的口味,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希区柯克、库布里克和奥逊·威尔森曾经有过的经历。技术上过硬的灾难类型片《海云台》获得韩国百想艺术大奖,体育励志片《国家代表》则收得最佳影片和影帝(河正宇)桂冠,而再现讲不完的南北关系的《结义兄弟》则是幕后人员的胜利,最佳导演张勋和最佳编剧张敏锡笑到最后。金惠子输给河智苑,影后的意外甚至大于其他奖项。
从《海云台》、《国家代表》和《结义兄弟》中萃取的共通精神,就是从不同层面、角度和视野,用各种手段来表达韩国人的国民性,韩国人总是意欲将自己的民族特质作出来,在现代社会沟通无碍的前提下,诉说自己的不同,面对灾难、荣誉和信任、伦理等等本应是普世价值的词汇,再度试图抹上特别的韩国味道,在冬奥会上韩国人再一次以现实行为证明《国家代表》的能指。韩国在历史上从来就没有经过过“帝国”阶段,经常性的被中国、日本、美国所影响,因此对于某些方面有着命苦铭心的集体意识。《海云台》以海啸呼应近年频仍的全球性灾难,对天灾人祸的直面讨论非常深刻,对照冯小宁的《超强台风》实在是不可同日而语,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交流,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能够形成如何的对话,现在尚未可而知。
《结义兄弟》集合宋康昊和姜东元来做南北关系,其中复杂的情意结试问内地电影人根本就不能奢望剧本担纲提交到老板那里去,自我就审查阉割了。《国家代表》是向来善于拿捏观众与评委心态的金容华执导,以奥运会上的飞行滑雪项目训练为情绪带入点,剧情不断转折,煽情技巧控制到位,诚意、专业,计算精确,外行能看一些门道,而内行也看出一些热闹,绝对属于皆大欢喜且能鼓舞民众士气的电影。
《海云台》、《国家代表》和《结义兄弟》是中国缺乏的,《母亲》和《蝙蝠》更是匮缺的。中国拿了那么多奥运会金牌,可是我们不知道他们的故事,他们人生的精彩其实并不在我们的视野之中。刚刚在柏林获奖的《团圆》,一样未必能有多少票房,先不论只能描写海峡两岸老年人的问题。至于疫苗、毒奶粉、各种刀客和异常到极点的死法,恐怕也没机会在电影上展现。(云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