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神医大道公》剧组拿到001号入台许可证的时候,由于其对于海峡两岸影视界的“破冰”意义被媒体热炒到沸反盈天,那时原定的剧名是《保生大帝》。保生大帝这个流传于闽台地区神话中的人物,对许多人而言就像2009年度网络流行语一样“只是一个传说”,而对于压根没听说过的北方人而言,它甚至连传说都算不上。
经历了大半年的吹吹打打,《神医大道公》“千呼万唤始出来”,在5月10日亮相央视八套。由于近年来频频被荧屏上众多“大戏”所“雷倒”,若非得知编剧是号称台湾古装戏第一人、当年写《铁齿铜牙纪晓岚》剧本的陈文贵,主演是当年以“风流侠盗”楚留香征服华语影视的郑少秋,还真不敢对它抱有太大希望。
一开场倒是狠狠被“雷倒”了,仿古的服饰、模糊的年代、传说的人物、杜撰的人物关系、子虚乌有的故事情节,乍一看下简直具备了一部标准“烂剧”的诸多要素。但苛求一部电视剧不落俗套、十全十美,“出淤泥而不染”,免太不现实。仔细品味之下,《神医大道公》看似单纯简单的神话剧情背后,却充满了对现实的黑色幽默和辛辣讽刺。
《神医大道公》围绕保生大帝与瘟君的神魔大战展开,从市井到宫廷,从凡间到天庭,演绎了一场关乎整个世界的“正邪”之战。对这种老掉牙的题材,用脚趾头考虑也能琢磨出最后的结局是“正义战胜邪恶”。真如此简单?非也。
考察一下这场大战双方,乍一看毫无悬念。正义一方阵容可谓庞大,神、妖、人“三族大团结”,而瘟君几乎是光杆司令,黑龙白虎一开战就投降,剩一个青竹一早被消灭。而且在力量设定中,保生大帝的“等级”、法力、医术都要高于瘟君,几乎单单保生大帝自己就可以降伏瘟君。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战争”竟然可以延续千年,保生大帝每次只是堪堪险胜,瘟君还曾一度翻盘攻上天庭做玉帝,简直难以理解。
要探究个中缘由,就不得不仔细分析一下剧中的人物设定。保生大帝的徒弟任二举、红颜知己三红,毕竟只是凡人,帮不上太大忙倒可以理解。被保生大帝感化的黑龙白虎二妖则没有主见,经常不自量力的主动挑衅瘟君,基本上是帮倒忙、被瘟君当枪使当猴耍的角色。天庭诸神更是丝毫没有神仙的神圣味道,活脱脱是一群世俗化的乌合之众,四大天王之首托塔李天王更是被瘟君收买,不断上演低级无间道而且不断得手,可以算是瘟君安插在天庭的卧底。如此看来,实际上可以说保生大帝是“一个人在战斗”,甚至连他自己的能力都不能全部发挥。就像《大话西游》里那句台词,“正是由于多了你这个累赘,他才会比我高一点点”。如此考察一番,瘟君屡屡得逞也就顺理成章了。
剧中满天神仙的形象,更是辛辣讽刺了现实中许多“道貌岸然、行若狗彘”的人士。玉皇大帝本该代表至高权威与公正,却长着一颗色心,偏听偏信、赏罚不明。他领导下的天庭人浮于事,充斥着争功夺利、拉帮结派、行贿受贿,无能之辈比比皆是。虽然剧情没有交代,但可以揣测,神界的“政府”是如此一副模样,恐怕也是造成瘟君萌生不臣之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吧。
至于其他众神,分明就是一幅现实中的官场百态图。降魔老祖,放着祸害人间的瘟君不抓,整天盯着已经回头向善的黑龙白虎,这与一些放着地痞流氓不管,天天专门掀地摊的城管有何区别?李天王表面打着维护天庭天规的旗号,处处包庇瘟君、刁难保生大帝,这不正是某些地区出现过的“警匪一家亲”的写照?再看太白金星,作为天庭中保生大帝唯一信任的天神,当瘟君被抓上天庭后,众天神无一不曾收受瘟君贿赂故而为其求情从轻发落,他竟然也只因为“大家都是同事,搞得太僵了以后不好相处”保持沉默,活脱脱的一副行政不作为的姿态。
当然,《神医大道公》也并不仅仅局限于针对政府、官场的阴暗面,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涉及。例如,任二举被老虎抓伤脸之后,八大“名医”拒不救治,吴夲辛辣的讽刺道:“光捡好治的医,这就是名医。”在这个“砖家”、“叫兽”层出不穷的年代,这类的“名医”恐怕并不少见。这正应了一句成语:“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再比如,作为正义化身的保生大帝为了与瘟君抗衡,反而不得不经常小心翼翼,欺骗、做戏、兵行险着,显得鬼鬼祟祟;瘟君反而经常是光明正大行事,有什么计策、要采取行动之前也喜欢先通知吴夲,在保生大帝被贬为凡人时也并不加害,倒是颇合“君子坦荡荡”之貌。这种颠覆正邪的安排,几乎是后现代主义解构的典范。“大事不拘小节,大礼不辞小让”,整天抱残守缺、被各种条条框框局限的“好人”,注定无用;同样的,小人、恶人同样可以行事光明磊落、毫不避讳地作恶,这就避免了“脸谱化”、“平面化”的缺点,刻画出了人物的复杂性。假作真时真亦假,在一个充斥着虚伪的世界,好人虚伪,恶魔坦率,反而增加了这喜剧背后的沉重。
当年郭沫若评价《聊斋志异》道:“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不言而喻,神话传说源于现实,一部优秀的神话剧不在于场面如何浩大、特技如何华丽,而在于对现实的犀利抨击和辛辣讽刺。神话照进了现实,虚构反而更加贴近真实,大道公,你不只是一个传说。 君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