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准:《三国》为历史剧创作方向作出宝贵探索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8日09:36  新浪娱乐
李准:《三国》为历史剧创作方向作出宝贵探索

李准

李准:《三国》为历史剧创作方向作出宝贵探索

三国研讨会全景

  这部《三国》改动相当大,应该说是越改越好。我非常佩服制片方和导演、编剧,有这种勇气为中国电视剧的创作,至少是历史剧的创作创造了一种新的样式——不仅是表现形式,还有精神内涵。

  要拍这部戏,勇气非常大,难度也非常大,风险肯定小不了。这部戏是“三国”题材,大家容易把三国志、三国演义等等所有“三国”题材的东西当作一回事,这是不正确的。这部《三国》就叫《三国》,没有演义,也没有志等等,我看到片头的介绍,始终都没有说过“根据《三国演义》小说改编”,但是又是取材于史书、文学作品。这个做得非常巧妙,我非常同意。

  这部作品,主要有三个元素:一,主要情节和人物,包括人物的命运和走向,人物的性格,都取自于小说《三国演义》,这点很明显。二,它溶进了历史,不仅是《三国志》,从《后汉书》里面也取了很多东西。三,是用现在的人文意识,来审视文学经典,以及文学经典所曲折反映过的那段历史。这部剧就是把这些元素都当成基因,在尊重历史、尊重原著的基础上,以现代的人文关照,把那些基因重新设计组装、加以创造,创造出历史体裁电视剧中一个新的生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部历史剧这样做过,所以从总体上来讲它是一个很大的成功。

  95集拍出来了,尽管有种种争论,但这种争论本身说明它触动了很多东西,毫无争议的作品往往是平庸的。所以引起这么热烈的反响,它这种深度的、很大的创新,从内容到样式,触及到多方面新鲜的东西,这种创新的态度很好。同时它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包括它所引出的问题,恰恰是我们今后各方面文艺创作新的生长点。我总结了三个关系,供大家参考:

  一,忠于文学名著和还原历史的关系,并用现在人文意识来投射它。在这部剧中,所谓不再“贬曹”,是有必要的,也是值得肯定的,它恢复了历史的本来面貌。大家看《三国志》,魏是正宗,汉之后是魏,魏之后是晋,整个三国时期的纪年是用魏的纪年来记载的,而不是用蜀汉和吴。而且曹操的传记叫《武帝本纪》,曹丕、曹睿在史书中也都是用的“本纪”,这是专门写皇帝的,是由《史记》开始的中国史书的体例。蜀汉和吴就没有用“本纪”,而只是用“传”,尤其对孙权,是叫“吴主”,就是诸侯一档的;对刘备还客气点儿,叫做“先主”,刘禅叫“后主”。所以史书当中清清楚楚,魏是历史的主体,曹操不管从疆域、人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各方面来讲,都是三国时代第一的,这是毫无异义的,他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也是占据主流和主导地位的。如果要客观展现,那么无疑就是以曹操为主。

  但《三国演义》的结构却是:刘蜀是正宗,曹魏是对立面,孙吴是陪衬。这一结构首先不是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而是根据他既定的“尊刘抑曹”历史观来决定的。小说不能等于历史。现在大量的批评是用小说《三国演义》的尺度来评价新《三国》,自然就会有很多出入之处,这是不公平的。需知《三国演义》不仅写智慧,它里面的道德评价也非常多。但是道德评价过重的东西,我认为肯定不行,这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巨大的包袱和惰力。我们不能丢掉道德评价,但是对于一个帝王,对于一个历史巨人、一个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来说,道德评价毕竟不是一个最高的尺度。最高尺度应当是:他当时所实行的大政方针(包括文化政策)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是不是推动着历史的前进。《三国演义》过分注重桃园三结义这条线,而把曹操当做奸雄。虽然诸葛亮后期也有所作为,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搞屯田、租调制、税制改革、边疆开发等等,这当然还是曹操。要知道魏晋南北朝这动荡的四百年是一个非常活跃、自由的时期,它为各种思想、主张、人生追求都提供了极大的表现空间,而曹操在执政上更相信法家的东西,更多通过大政方针、强有力的行政法律手段来治理国家,而不是靠个人感化,同时他的个人精神也追求一种性灵之学。这一切的都有一个背景不能忽视,那就是在三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地位绝对没有之前西汉董仲舒时那么高,也绝没有宋朝二程之后那么高。所以从宋朝之后开始贬低曹操,是一种儒家的封建正统观念以及“道德中心论”的评价结果,它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能完全抹杀,但新《三国》这部剧对曹操的描写,包括对刘关张、周瑜的描写,从大的格局来讲,我认为更接近历史,至少比小说《三国演义》和老版《三国演义》电视剧更接近历史。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东西值得商榷,但不管怎么说,一手秉持着名著小说的基本结构,另一手更加真实准确地展现历史,这是一种新的创作方向。新《三国》迈出这一步,不容易,也许光这一部剧还不行,但毕竟开了一个很好的头。

  二,极致化的英雄叙事和写实化生活化的表现方式的关系。《三国演义》小说把人物描写得比较神化,性格塑造也很类型化,而新《三国》这部剧人性化的东西比较多,造型也很生活化,写实化。我认为这一点改动得比较好。大家印象中三国的戏太多,有太多先入为主的东西在里面,一旦改动得比较多,把本来极致了的形象变成了人性化,大家接受起来肯定有一定的难度。这种尝试非常好,这条路还需要长时间的讨论,这一关肯定是要过的,但这个总体的方向是对的,一旦这条路走通了,那后面一批作品都可以这样做了。

  三,传统文化的积淀和现代人文意识的关系。这是一个总体的东西,总体的东西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比如鲁肃这些角色的描写就很到位。司马懿和静姝的情节也揭示了相当的人性深度,写出了“绝对权力,绝对毁灭,毁灭所有的亲情和爱情”。但有一点我要提出,貂蝉和吕布,人性化的爱情描写比较多,这个分寸可以再把握一下。我总体觉得,改动的步子一要考虑到观众的承受能力,另外要对当时的历史人物的性格逻辑有所把握。

  这个戏开了一个很好的头,它在思想艺术上的成功、在样式上的创造,一定都会留在中国电视史上。它在上述三个方面关系的处理上也做出了可贵的尝试,只要处理好这三个方面的关系,那么很多作品可以走出来。另外在某些具体做法上,这部剧也有些值得商榷之处,但这也是今后我们历史题材电视剧继续生长推进所必需的。总之,这部《三国》即来自经典,又把经典当成对象和基因的素材;既借鉴了历史,又不受历史的束缚——这是一种新的样式。它带给我们很多深入的思考,同意或不同意的,这个交锋越尖锐越好,一定能碰出火花来。只有这样,我们的文艺创作才能开拓出一片新的天地。

  (发言人系国家广电总局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国文联前副主席)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