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淑芬的语调中,貌似很真诚,对于轰动效应,他的解释是:“这很正常,我就是个有影响力的人啊……”如今,他的微博(http://t.sina.com.cn)好友已有2万4,至今他也没加“V”,因为他讨厌“僵尸粉”(新注册者很容易误操作,成为加V博主的粉丝,但实际上他们可能并不关注博主,这种粉丝也被称为“机械粉”)。胡淑芬的潜台词是:他的粉丝,货真价实。不少人问他:为什么娱乐圈这么多老大都成了你的粉丝,你的魅力究竟在哪儿?
如今,胡淑芬懒得解释这个问题了,人心不古,不论怎么解释,大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往中年妇女那边儿联想。
“明天,人人都是导演。”胡淑芬说。一定要记住他的这句话,因为它指向了未来。
胡淑芬这两天挺忙,为了他的首部“微博电影”,当然,那也是全中国全地球乃至全宇宙的,首部“微博电影”。
剧本通过微博征集,演员通过微博挑选,最终,还会在微博上播放。
这注定是一件赔本赚吆喝的千秋伟业,让胡淑芬喜出望外的是,姚晨在微博中宣称,她要来当副导演。当然,这很可能是个玩笑,微博是一个不需要板着脸做人的平台,最适合胡淑芬这种人。
早就看上了微博电影
晨报:你是怎么想起做微博电影的呢?
胡淑芬:其实早在2000年我就在做类似的影片了,当时叫《星期八》,一段几分钟,讲不存在的一天发生的不存在的故事,总共做了5集,就不得不叫停了。像这样的喜剧短片,很多人都尝试过,宋丹丹也拍过,但播出效果不好,因为片子太短,在传统电视平台上不好加广告,100集没几天就播完了,观众连知道都不知道。
晨报:那你为什么还做微博电影呢?
胡淑芬:随着3G的普及,我的判断是市场有需求,我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2008年手机彩铃收入已超过传统传媒业收入的总和,我认为微博电影这样的短片市场,不久也会超过电影电视业。
晨报:所以你想来投机?
胡淑芬:也有这个因素,毕竟传统电影投资太大,导演很被动,这几年我看日韩3G视频市场发展,得到了一些启发。但把制作、播出平台放到微博上,是一个崭新的尝试。多少年后,人们说到中国第一部微博电影,那就是我胡淑芬做的。
喜剧是无可奈何的选择
晨报:手机视频这几年好像也有,此外许多视频网站都在拍短片,是不是他们都不来请你,所以你只好在微博上自己干了?
胡淑芬:现在拍短片的确实挺多,但制作水准偏低,有不少网站找过我,但我坚持我的标准,我希望做的是事业,如果只是拿点劳务费,什么东西都拍的话,那我当年老老实实给别人打工就行了,现在大概也能混个总监什么的。我希望几十年后,办的是“胡淑芬影视作品回顾展”,而不是“胡淑芬制作过的栏目回顾展”。
晨报:我也看过一些短片,都是在搞笑,我们是不是进入了一个越无聊越搞笑的氛围了?周作人曾引俄国文人的说法,“讽刺是奴隶的言语”,你怎么看?
胡淑芬:这与短片的形式有关,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人看,所以做悲剧要先建造一个美好的东西,可几分钟的时间怎么够?当然,搞笑的东西更安全,这也是一个原因。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们需要这样快餐化的娱乐。
晨报:美国生活节奏也很快,为什么美国3G视频市场并不发达?
胡淑芬:美国社会生活方式更多元化,人家假期直接去郊外玩了,谁还抱着手机看视频呢?而咱们就算是精英,休闲也不过是在网上泡泡而已,自然刺激了短片的发展。
胡淑芬说了
人人都能当导演
微博电影的优势在于,只要你有DV,甚至你有个数码相机,你就能当导演,在微博电影时代,技术已不再是问题,大家都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这样,草根就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这种局面,有利于那些真正有才华的人施展。
明天,我们不再比工具,而是比能力,这就像毛笔,现在人人手中都有了,但有几个能成为书法家呢?
微博电影还有一大优势,可以让更多的外行介入进来,从而引入不同行业经验,这将大大丰富电影本身的内涵。
总之,新平台可以让那些有才华的年轻人一步到位,真正实现所谓“圣代无隐者”的局面。
拿地产开心,全国人民都愿意
晨报:你春节时就在微博上征集剧本了,怎么现在才开始挑演员?是不是没骗到投资?
胡淑芬:剧本良莠不齐,风格多样,必须统一,虽然是短剧,我也希望能精致一点,至少有一个结构,而不是逗贫,这就很费时间。这毕竟是史上第一部微博电影,希望能成为经典。至于投资,我还没时间去谈。
晨报:为什么最终起名为《地产客服》呢?
胡淑芬:有几个原因,一是和地产业比较熟,我和肉唐僧聊过地产业好玩的事,开始想做“人力资”,因为故事多,比如到校园招聘等,后来觉得还是客服部更有料。二是拿别的行业开涮,怕引起负面效应,就像当年《编辑部的故事》,挑来挑去,最终只好拿记者说事,可今天记者也不好惹,相比之下,现在地产业怎么说都行,所以就选它了,说不准还能拉点赞助呢。
晨报:微博电影目前没有成型的盈利模式,难道你要赔钱做?
胡淑芬:不仅中国没有盈利模式,全世界都没有盈利模式,也许初期能拉点贴片广告吧,走在市场前面就是为别人趟路,就得牺牲,说不准就混成先烈了。
微博电影为草根提供机遇
晨报:中国电影业发展步履艰难,我感觉人才、信息、知识不流动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年轻人、外行人没机会,机会都把握在几个大佬手中,所以陈陈相因,很难出新,微博电影会不会改变这个局面呢?
胡淑芬:我昨天还和人讨论这个话题。中国电影和美国电影体制不同,美国是制片人责任制,一个好剧本到制片人手中,制片人去找投资、找导演、找演员,因此新人机遇多,而中国是导演责任制,什么都是导演说了算,而导演都是作坊式生产,一切资源都垄断着,根本不提携新人,哪怕你给他做了多少年的副导演,他也不愿意帮你找资金、介绍投资人,反而认为你另挑大梁,是背叛他。在这样的体制下,新人往往被压制,比如一些大牌编剧,他们组成工作室,活儿都是新人干,名字却是老大署,年轻人很难混出头,有的编剧出了很多好作品,圈子里却不知道这个人,除非你混成“枪王之王”,大佬镇不住了,大家才知道,原来幕后一直是你在写。这样压制年轻人,年轻人自然也不愿意施展自己的才华,大家都在应付,创作质量不断下降。
晨报:怎样才能改变这样的局面呢?
胡淑芬:必须打破这种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建设更开放的平台,让资源与原创能直接对位。
晨报:但电影是资金密集型行业,是不是本来就不利于年轻人发展?
胡淑芬: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美国影视界有这样一句话:要想拍一部电影,你就要先拍一部电影。电影投资太大,投资人肯定会很慎重,有了成功案例才有可能赢得信任。这就是“敲门砖”与“门槛”的问题,但问题是,我们电影界的进阶制度过于森严,几乎到了难以跨越的地步,所以,我们更需要微博电影这样的形式,来改变目前的局面。(陈辉/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