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结局明了近乎众所周知的电影,在纽约电影节上风起云涌;一部对话“连篇”似如机枪扫射的电影,一举征服了北美影评人的心;一部没有火爆场面、淡化性趣观感的电影,连续两周引爆观众市场。神奇的是,它们竟然是同一部电影,大卫-芬奇(David Fincher)导演、亚伦-索肯(Aaron Sorkin)编剧的新时代杰作——《社交网战》!
说大卫-芬奇是系出拍摄MV的视觉系导演实际上是太过贬低他了。当然他在视觉体验上拥有自己独特而富含魅力的一面,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他对电影整体的驾驭能力同样是实实在在的:他的电影会烙上自己在映像上强烈的风格化特征,于是有了《七宗罪》,于是有了《搏击俱乐部》;同时他会从自己独到的角度去分析去整合,于是有了气氛满点的《十二宫》这部节奏不紧不慢但是却把氛围渲染得毛骨悚然的罪案惊悚故事。在《社交网战》里,他仍然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化:以暗蓝色为基调的滤镜为影片增添了几许躁动和不安;以几乎同一时期进行的两场诉讼战发展开两条剧情线,并且互相补全,使之融为一体。
作为一个精益求精的导演,大卫除了本能的将电影每一块碾碎,然后又自我的融合起来,使之趋于完美。他将当代年轻人的一些特质:急躁、自我与不安当作灵魂一般注入整个影片。除此之外,他还采用一些悬疑片的手法将之包装,最后他萃取出来的是《社交网战》的特异性和时代性。
大卫-芬奇将他的风格化得以升华,需要一系列的东西进行辅佐,也即构成电影的每一块元素:剧本、演员发挥、剪辑、音乐、服装等,要使导演提炼的东西越好,那么作为组成的每一个部分,也越得是上等的材料。
亚伦-索肯曾打造电视界无人不知的《白宫风云(The West Wing)》,而他的剧本风格从《查理的战争》中也能窥探一斑;他的剧本让《白宫风云》这样的政治题材剧变成广受欢迎的剧集并且坚持七年直到剧终。同《查理的战争》一样,《社交网战》也是改编自小说的影片,是一部剧本极其精细,对白尤其丰富的电影。它以角色之间的关系为骨架,并用角色的对话来丰富内容,使之成为有血有肉、食之有味的佳肴。亚伦将他的长项带到了《社交网战》:剧中台词犀利、准确、幽默、睿智而又引人入胜。这距离上一部由对白驱动且精彩的电影也许得扳指数到两年前彼特-摩根(Peter Morgan)编剧罗恩-霍华德(Ron Howard)导演的《对话尼克松》了。
当然《社交网战》剧本的成功都取决于亚伦敏锐的观察和严密的研究。电影讲述的并不是以Facebook是怎样建立为主体的,而是围绕建立Facebook的这些人们之间的友谊、纠纷以及背叛,换作其他任何一个公司作为故事背景都是可行的,只是恰好这就是发生在Facebook发迹时的故事。作为一个真实的故事,编剧最先考虑的必然是故事的真实性。前面提到电影是根据小说改编,当然亚伦作为一个编剧,自然有其对故事内容负责任的义务。但是受各种原因的限制,他不可能完整的真实的反映全部事件。电影就是这么一个具有三个不同真实性故事的综合体。对大部分人而言,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是无法得知的,但是电影却是考究并且吸引观众的。
在《社交网战》的剧本创作中亚伦灌入了比一般电影剧本更多的对白,以至于影片中每一个角色说话速度都如机枪一般。不过这样明显也是有益无害,杰西-艾森伯格(Jesse Eisenberg)饰演的主角马克(Mark Zuckerberg)和安德鲁-加菲德(Andrew Garfield)饰演的好友艾多尔斗(Eduardo)以及一帮人都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人云:聪明的人说话都飞快!迅猛的快语速也凸显了主角们的宅男气质。
Facebook于2004年2月上线,至今不过六年半光景,大卫-芬奇和亚伦-索肯大胆启用年轻演员。前面也提到杰西-艾森伯格饰演Facebook创始人马克,安德鲁-加菲特饰演其好友艾多尔斗,当红偶像贾斯汀-汀伯莱克(Justin Timberlake)亦进入剧组,饰演肖恩-帕克(Sean Parker),Napster的缔造者,对Facebook的崛起起到了一定作用。肖恩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去掉早期“The Facebook”名字中“The”。可以说三位戏中最主要角色的表演非常到位。杰西无比快速的语调、冷酷而蕴含才智的演出,甚至如马克一般瘦削的脸,确实是当仁不让马克的形象。安德鲁-加菲特饰演的角色在被马克背叛后的愤怒同他在法庭上略有顾忌的沉着两种不同心情写照的对比,也让他的表演更为出色和令人信服。并不是第一次触影的贾斯汀将肖恩处理的自然、干净,也怕是他至今最出色的一次表演了吧。然而除开三位精妙的表演,不得不提到的是饰演温克泊斯(Winklevoss)双胞胎的阿米-汉默(Armie Hammer)!阿米-汉默的绝妙之处在于观众都会误以为导演找到一对双胞胎来饰演温克泊斯兄弟,事实是他们都是由同一人阿米饰演的。作为哥哥的卡梅隆-温克泊斯(Cameron Winklevoss)更绅士更正气,弟弟泰勒(Taylor)则更冲动。他们性格完全不同,演员阿米从俩人不同的坐姿、不同的面部表情、不同的言语腔调等方面完成了这一对双胞胎令人惊叹的表现。这几个年轻演员简直太厉害,他们都表现得太棒了,这也为影片增加了另一个看点。
将大卫-芬奇的意图得意实现,甚至可说是升华的,是特伦特-雷兹(Trent Reznor)和阿迪卡斯-罗斯(Atticus Ross)为电影所作的配乐。工业金属旗帜九寸钉(Nine Inch Nails)的特伦特-雷兹完美的利用电子合成工业音乐,将电影里的友情与背叛,用宁静和浮躁表征出来。这种难以捉摸的情绪化音乐完完全全吐露出压抑在角色心里的思考,亦是观众最能直接体会到的情绪表达。
《社交网战》是以Facebook的热点包装为躯壳,以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为内容,而大卫-芬奇是以人性的剖析作为灵魂的。为什么他会将当代人的特质灌注到整个影片当中,其原因就在于他要展现的是真实的人。每一个人的行为动作的驱使点在于人性的哪方面,人性到底是好是坏,在利益驱使下,在贪婪的诱惑下,每一个人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为什么会做如此的决定,大卫都在影片中暗暗铺陈。影片有一段与全片风格“迥异”的戏,特伦特-雷兹用最戏谑的曲子做了放肆的烘托。在这场温克泊斯兄弟于英国输掉划船赛的戏中,大卫-芬奇仿佛是讽刺般的建筑了属于他自己的“圣特雷萨的沉迷”:首先是风格上不同于《社交网战》其他场景略有疑思的内敛,它与大卫-芬奇以往的作品有类似之处,它是畅快的,是极乐的,是不计后果的;其次这里表征了最正直的人性的崩塌,倒并不是大卫对于此事幸灾乐祸,而且印证了他对于人性看法的赞同。他赞同人性的复杂性,脆弱、多面、矛盾且不可预测,他并不想用善恶就简单的概括。为什么说他赞同这么观点,因为他将一切都通过《社交网战》的结尾表达了出来。Frank/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