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6月17日,长达19分钟的爆炸声在比利时60号高地上震破天际,打响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人工爆破,爆炸延绵长度相当于从伦敦至都柏林。2010年,导演杰瑞米·西姆斯将这一战争史上浓墨一笔的幕后功臣——澳大利亚第一地道兵团的故事搬上荧幕,《奇袭60阵地》同样在票房上一炮打响,获得了澳大利亚电影学院(AFI)公布的2010年度澳洲电影大奖的12项提名,一举成为年度最受瞩目影片。
影片重现一战西线战场上,有“死亡之地”之称的60号阵地之下那段战争史上的惊世壮举。不似大多战争题材影片,本片除却宏大的战争爆破场面之外,更善于将观众视线拉至每一个士兵个体,切身体会处于那般生存条件下的他们心中的恐惧与无奈,也因此更加牵动人心。
战争题材影片并不会让人感到陌生,但即便如此,看过该片你仍会慨叹战地土壤之下的暗战竟如此令人胆寒。对于这群地下斗士来说,偷袭、爆炸、坍塌、大水没身都已成了生存的一部分。他们不仅要在黑暗狭小的空间时刻准备迎接德军的偷袭,还要适应地下稀薄甚至毒污的空气,稍有不慎就会触动地下天然的“雷区”,被炸得粉身碎骨。
但是不必惶恐,因为这部电影并非像《拯救大兵瑞恩》那般让人因铺天盖地的惨剧感到窒息。或许是考虑到长期的地下镜头会令观众感到难受,导演十分人性化地采用穿插方式带入了影片另一条主线,即伍德沃与其家乡心爱的姑娘的纯美爱情。这一手法难免令人想起颇具诗意的战争题材影片《红色警戒》中不时穿插的贝尔日夜思念的妻子的微晃镜头。但与《红色警戒》的压抑及蒙太奇手法不同,本片的穿插情节则是对战争最好的对比和嘲讽。那是伍德沃的家乡,阳光明媚得令人心醉的村落,伍德沃深爱上了朋友年轻率直的妹妹,一个俏皮却坚韧的姑娘。于是观众有幸在战争的空隙放松神经,观赏这对恋人之间朦胧的爱情,互相折腾的恶作剧,甚至能让人不觉莞尔。或许也正是因为这对恋人间彼此单纯的爱恋和信念,再次与《红色警戒》不同的,这位女子最终没有给伍德沃寄来带着泪痕的诀别之信,而是坚定地等到了他全身而归,牵手终生。
又或许正是因为诸如此般的信念才让这群战士即便日日命悬一线,屡屡亲手合上亲人或战友的双眼,却从未停止过挖掘,因为他们要早日见证这场爆破,因为这样会早日盼到战争终结,回到等待自己的人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