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恐怖片,有句话不是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就是江湖。套用了一下,有人的时代就有“鬼”,人心里总有鬼。别忘了,恐怖是人类的本能。每个民族每个时代害怕的东西尽管不一样,但这种害怕本身是掩饰不住的。
欧美恐怖片够“恶心”,喜欢呈现一些恶心恐怖的场面,僵尸满地走是他们重复过无数次的伎俩,如《极夜三十》、《群尸玩过界》等。日韩恐怖片极“阴森”,以气氛的营造为主要特点,而恐怖的根源往往能追溯到人性的扭曲。这使得许多日韩恐怖片主题深刻,深刻到让人毛骨悚然。香港的鬼片搞“谐趣”,尽管表现鬼神文化之阴森可怖直逼日韩泰国鬼片,但是依然有港式特有的“无厘头”,有时还有宣扬善恶之报的亲情脉脉。那么国内恐怖片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很唯物,拍恐怖片也不能太唯心。中国式的恐怖片正是在这样的夹缝里,拨触到每个时代的恐怖神经。其恐怖的元素,既有西方、日韩式的视、听觉震惊,也有特定时代的意识形态印记与历史伤痕。每个时代的恐怖片,无论是以何种方式,自有一套吓人的杀手锏,或让人记忆深刻,或大赚票房,或赢得话题。所以,尽管中国式恐怖片几十年来变脸不断,每个时代的恐怖仍然给人深刻印象。
20世纪之初
且不去争论第一部恐怖片究竟出自谁手。只是这说到中国式恐怖片,马徐维邦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名字。马徐维邦的代表作《夜半歌声》。不知道是这部作品太经典,还是后继者的创造力太弱了。总之马徐维邦通过其钻研多年的化妆术以及对西方影片造型和模式的借鉴,塑造出一个被时代毁容的悲情男主角的形象。我们以前概括经典歌剧《白毛女》:旧社会把人变成了鬼,新社会把鬼变回了人。《夜半歌声》就是对前半句话的最好体现。而且其冷峻、悲凉、忧郁的风格,对自由的呐喊,大大地赢得了观众的认同。《夜半歌声》连续满场三十多天,创下当年国产片卖座记录。
20世纪将尽
文革结束,中国电影不仅迎来了第四代的重新绽放,第五代的崛起,还有各种商业片种的崭露头角。恐怖片开始大量学习借鉴西方电影技巧。从电影片名就能看出,《猎字99号》、《黑三角》、《405谋杀案》、《雾都茫茫》、《神女峰的迷雾》、《蛇案》、《林中迷案》、《深谷尸变》等等,都是一心一意奔着吓人来的。
21世纪以后
最近几年也有不少恐怖片,比如《疑神疑鬼》、《心中有鬼》、《深海寻人》、《荒村客栈》。与前面几个阶段相比,装神弄鬼少了,恐怖的原因大多来源于主人公的精神失常。故事性也强了,大多能自圆其说。恐怖的同时饱含着温情。
这一阶段的恐怖片,当故事片看,倒也还行,当恐怖片看呢,会觉得不过瘾。因为导演在故事和恐怖双方面同时用力,不免分散了精力。比如《心中有鬼》,观众早知道这女鬼是谁,接下来恐怖就很难了,这违背了恐怖片悬疑的叙事法则。因此,国内有心力的导演想方设法想要突破这一尴尬僵局。如今年6月3日上映的《B区32号》,则大胆模仿在欧美大获成功的伪纪录片的拍摄模式,打造中国首部“伪纪录恐怖片”。全片使用家庭式DV机拍摄,直逼真实效果,带入感尤其强烈,让观众身临其境般,随着主角的脚步屏息。甚至有参与点映会的观众表示,电影相当很恐怖,主角的视线似乎就是自己的视线。相信假如拍成3D版,效果会更加吓人。
(责编: su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