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沙丹
在如今喧嚣躁动的中国电影市场上,能看到《岁岁清明》这样雅致沉静的影片殊为不易。影片的故事很简单,主要围绕着茶商少爷尹逸白、他娇弱多病的妻、天真纯良的茶农之女阿敏三人之间展开。阿敏暗恋逸白却羞于表达,年年清明时分,翘首期盼逸白进山购茶,直到有一天她发现逸白身边已有了自己的妻天巧。惊愕、失望、忿恨一时间淤积涤荡着她的胸膛,她究竟该如何化解这番愁绪?
从直觉上,《岁岁清明》带给我一种颇为久远的时空回忆,具体地说,是1980年代“第五代”的气息。我想到了张艺谋的《红高粱》,这部为中国电影打开国际之门的影片,当年以混合了原始野性、东方奇观和民族意识形态的复杂面目横空出世,带给国人久违的生命本能和戏剧张力。影片的导演肖风,曾是《一个与八个》等多部革命性影片的摄影师,也是张艺谋的同学、朋友和曾经的工作伙伴。如今,在张艺谋们早已把“第五代”抛诸脑后的时候,《岁岁清明》反而还在坚守着某种美学的基点。这或许是因为,家国天下的观念始终还萦绕在那一代某些人的心中。
此外,《岁岁清明》还让我感受到久违的抒情和诗意,编剧程晓玲点到即止。我想,这倒更符合传统中国古典电影的某种艺术观念,譬如老导演凌子风的《边城》,甚至还有费穆的《小城之春》。《边城》的故事发生在湘西,讲述了船家女与两兄弟间的交往与情愫;《小城之春》则取景于上海松江,表达了女性在老公、旧情人之间“发乎情,止乎礼义”的纠结回忆(说到底,是一种是逝去青春的回首和伤痛)。《岁岁清明》依然延续了历久弥新的“三角”情节,只不过在表现这种关系,导演将杭州的地域特色纳入镜语之中。这不仅体现在全片用杭州话拍摄,更重要地是,影片的视听设计充满了“杭州的滋味”,即那种不急不缓的、悠悠然的、清新而潮湿的意象和感觉。《岁岁清明》全片的基调是绿,在绿意的映衬和渲染中,紫云山连同远景中的烟波西子湖和宝俶塔也有了淡淡的爱情意味。
因此,从我个人而言,我不是特别喜欢影片后半段战争的段落,虽然从悬念设置的角度来看,《岁岁清明》的处理还是令人较为满意的。但它破坏了影片原有的宁静隐秘的情绪。退一步说,战争也可以有,但是可以作为一种背景色出现。正如《小城之春》中那镜头默默扫过的残垣破院,不用喊什么直白的口号,我们都可以体会到战争对家国、人性和幸福感的摧残。总之,《岁岁清明》以返璞归真的姿态出现在2011年的影坛还是颇令人欣喜的,正如片中的嬷嬷所言“是好茶总能够卖的出去”,我也期待《岁岁清明》能够尽快找到属于它的观众。
(责编: 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