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索德伯格的明星效应依旧非常强大,从“罗汉阵系列”(戏称,因为也是需要罗汉们各显神通的无间合作)开始,只要是他的新片,不排个超级明星阵容就说不过去了。因为索德伯格看来相信,明星齐聚总会给他的电影产生双赢效果。可是,似乎就是因为这种心态作怪,斯蒂芬·索德伯格的新作《传染病》只留下了几个熟悉的明星面孔,而老套的传染病题材却没有丝毫的新意,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在电影首映之前,导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被问及到电影灵感的源泉。索德伯格说那是因为自己和编剧斯科特·Z·伯纳斯经常出差在外,每次总是会遇到一些经历过旅行后生病的情况,由此才有了电影故事的雏形。前几年世界上多个国家陆续遭受过SARS、禽流感还有H1N1的全球袭击,没有提及现实中存在的例子,却用这种回答来进行阐释自己的初衷,索德伯格显得有些矫情。这种矫情甚至直接体现在电影中,看来索德伯格真的在走下坡路了。
《传染病》更像是沃尔夫冈·皮德森1995年的《极度恐慌》和费尔南多·梅里尔斯2008年《盲流感》的结合体。它既以寻找未知传染病源的努力为叙述主线,又企图营造这种不明传染病给人类带来的末日恐慌感。只是索德伯格将明星们散布在世界各地进行搜寻病根而已。
电影讲述了从香港出差回到美国的艾琳(格温尼斯·帕特洛扮演)突发疾病,这个未知病症不仅直接造成了她小儿子的死,也引发了世界其他各地一系列的相似死亡病症。为了寻找这个病源,美国政府各个部门和世卫组织紧密合作,一方面密谋迎接疫情大爆发的来临;一方面派出专家四处应对。与此同时,一个深受读者欢迎的自由博客作家阿伦(裘德·劳扮演)却四处与政府作对,质疑政府的应对策略。
在这部涉及多地拍摄的大范围搜寻过程中,导演索德伯格完全失去了表现明星精彩群戏的机会。尽管他还集合了麦特·戴蒙、凯特·温斯莱特等一线明星,可是如果说有着四位明星的罗曼波兰斯基的《杀戮之神》中演员们的效果绝对是4X4的倍放效应,那么《传染病》中几乎所有的明星都可以被任何一个普通的演员多代替。很显然,导演索德伯格的目的只是追求票房效果而已。
其实演员的使用在这部电影中并不是值得诟病的主要原因,更为主要的原因在于索德伯格试图给予这次疾病暴发时人情世态过多层面的揭露显得大而全,企图面面俱到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最终导致所有电影表现的内容都浮于表面,草草带过。细观《传染病》,里面涉及到了政府内部高层的自私、新媒体的弊端、疾病的可怕、人类对于无知的恐惧、人类的无助和生命的渺小、末日感的恐慌所有等等庞杂的内容。
斯蒂芬索德伯格的《传染病》其实最大的好处就是提醒人们注意公共卫生,出行后多洗手,特别是出门回家后……因为,“人们不知道何时会被未知的东西多击倒!”那就请多洗手洗澡,保持身体健康……(朱旭斌/文)
(责编: sunn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