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忠(本报特约评论员)
据《法制晚报(微博)》报道:从今年下半年起,多部翻拍自电影的电视剧将陆续登场。热门电影有了电视剧版,业内称之为“超长电影”。中视传媒宣布,将翻拍电影《赵氏孤儿》和《山楂树之恋》,华谊兄弟则一连翻拍《非诚勿扰》、《唐山大地震》和《花木兰》三部电影。
主管部门对四大名著翻拍刚“喊停”,电视剧把创作题材又转向卖座电影,“喊停令”似乎难以“喊停”翻拍风。
媒体把荧屏的“超长电影”喻之为“注水”,这个比喻未必恰当,由于受篇幅的限制,根据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常常难以完整地再现原著的风貌,电视剧与电影相比,有着篇幅上的优势,所以,翻拍由长篇小说改编的电影,这也是发扬电视艺术的特长。
现在的问题是,“喊停”容易,好剧本难觅,尤其是贴近现实生活的优秀长篇小说更是凤毛麟角,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翻拍现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记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央视有一个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被喻为电视剧创作的“国家队”,继成功拍摄四大经典名著后,花大力气抓了一大批现实题材的电视剧,而且这些现实题材的作品绝大部分都安排在央视一套的“黄金时间”播出,并受到观众广泛的好评和专家的赞誉。当年分管电视剧创作中心的陈汉元主任还赠送给我一本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的评论文集,陈汉元说过的一句话记忆犹新。“对中心来说,无论是历史题材,还是现实题材,都应该是弘扬主旋律的题材。作品的意义要深刻,这一点很重要,但是,意义再深刻的作品,如果不好看,没人看,那就是没意义。”
现在,“电视剧制作中心”的编制取消了,进入了市场化,中视传媒取而代之,影视剧业务成为三大主业之一。“面向市场,背靠央视”的新“国家队”应该率先垂范。主动出击,在题材规划上“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这比被动“喊停”翻拍风,更有意义。
(责编: 山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