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川军团血战到底》背着烟枪的中国脊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11日11:58  新浪娱乐微博
《川军团》海报 《川军团》海报

  大型革命史诗战争电视剧《川军团血战到底》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川军树立了一部正传。该剧真实反映了川军团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起到的积极进步的作用,再现了伟大的四川人民在国难当头的英勇的民族气节。“雄起川军”的历史作用在今天能得到生动的肯定,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原则,在如何真实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有力证明。

  《川军团血战到底》是一部不得不引起关注的好片。

  台儿庄大捷,反映的是国民党中央军抗日战争中表现的大片。“中央军”作为“国军”的主力,无论在装备上、军事技术上、军事训练上、军力上都是“国力”培育出来的。平型关大捷,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表现的大片。八路军虽然在装备上远远不及所谓的“中央军”,但它有着伟大的信仰,伟大的目标,伟大的纪律,它有千百万中国人民有力的支持。“中央军”、“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所发挥的作用,不能排除“政党”统领的重要因素。

  “爹不亲、娘不爱”的川军,是“国军’中的”杂牌队伍“,它的兵源主要是靠抓壮丁”抓“来的,其实,所谓川军,就是一群穿着“破烂军装”的“老百姓”,在装备上、军事技术上、军事训练上,军力上都远远不及当时所谓的“中央军”,在信仰上、目标上,纪律上更不及人民军队的“新四军”、“八路军”。正因为如此,《川军团血战到底》方显出它的不同点、伟大点。对于抗战时期的川军,有重新认识、重新评价的必要。

  《川军团血战到底》真实反映的是一寸河山一寸血,一段真实而悲壮的抗战历史,国共合作的八年抗战中,360万川军出川,64万人伤亡,参战人数之多,牺牲之惨烈居全国之首。据当时中国政府的统计,每5个军人中必有一个四川人,每 10名战死的军人中必有两个四川人。仅凭这两组数字就能让天歌地泣,就能让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永远不能轻视“伟大的四川人”的存在。

  四川人在抗日战争中的伟大,还在于以下几点:

  一、由于“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日本侵略者未能占领中国四川省,四川不是沦陷地区,四川人没有受到“家破人亡”的直接威胁(国民政府陪都重庆后,重庆成为当时中国政府的政治中心,遭到轰炸,另当别论)。

  二、川军将士把出川抗日,视为“卫国保家”的“国仗”,自觉承担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以生命和鲜血践行了川军将士为了报效国家投身民族解放的神圣誓言:“不把鬼子赶出中国,誓不回川”。

  三、川军装备是当时中国军队中最差的,在冰冻天寒的山西、山东抗战,战死时,还穿着单衣短裤,被日本军队视为“草鞋军”。每一次血战,每位战士最好的装备是“五十粒子弹,两枚手雷”,许多川军战士在战争最残酷时不得不将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川军团血战到底》巨片中,真实表现川军团转战晋鲁,慷慨赴死,壮怀激烈,顽强战斗的生动画,这些惨烈画面催人泪下。

  四、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如何看待川军团中反映出来的陋习。川军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圣洁的军队,它是来自中国社会,川军不同于国民党的“中央军”,更不同于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他们只是穿着“破烂军装”的老百姓。在他们身上表现出“陋习”是很正常的。

  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鸦片毒害了无数善良的中国人民,抽大烟成为相当一部分四川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川军有“双枪军”的称号就不足为怪了,川军团独立营副营长孙和战死也不离大烟枪,就是一个历史真实的写照。背着大烟枪抗日,不能看成是孙和个人的陋习,而应该是当时中国社会型态的缩影。《川军团血战到底》没有人为地回避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环境对川军造成的“社会影响”。比如,吃喝嫖赌生活陋习在川军中的表现,在那样一种社会里,这些都是被视为一种“常态”,在社会上,能够公开“经营”。川军所反映出的陋习是当时中国社会的责任。川军大多来自农民,来自社会底层,他们在这方面的“不觉悟”,并不能代表他们在“国破家亡”上的“不觉醒”。

  国难当头,出生富贵的少爷排长李德明冲破封建家庭的篱籓,毅然投身民族解放的铁血洪流,以激昂的血性与一群江湖气息浓厚的兵痞一同走上杀身报国的抗日战场。他们在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的艰难历程里,在与八路军友军并肩杀敌的血与火的淬炼中,转战晋鲁,慷慨赴死,壮怀激烈,顽强战斗。接连取得了击毙鬼子少将,舍命营救韩家寨乡亲以及和挺进山东的八路军支队并肩偷袭敌人毒气弹药库的一系列胜利。并抱着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激昂血性,带领军部医院轻伤员冒死增援藤县保卫战,藤县城防最后被日本军攻陷,李德明聚拢残兵顽强抵抗,苦战数日,誓死不降,直至弹尽粮绝与敌同归于尽。以生命和鲜血践行了川军将士为了报效国家投身民族解放的神圣誓言:“不把鬼子赶出中国,誓不回川。”

  可歌可泣的川军团,历史不会忘记的血战到底。以孙和为代表的背着大烟枪的川军,在民族大义面前,他们是了不起的中国脊梁。在当时的中国军队,5人之中必有一名四川人,在战死的军人中,10人之中必有两名四川人,这是多么震撼人心的数字啊,人民不会忘记这两个血淋淋的数字。戏辱川军、嘲弄川军是不对的,历史终究不会答应。

  总制片人荆晟(微博)在拍摄完《房奴》之后,拿出川军在晋鲁英勇作战的事迹给我看,我埋头看了三天,我被中华民族大义而感动,我给荆晟的回话是:值得拍摄!编剧由甲(微博)第一次拿起笔写战争剧,而且一写就是写有争议的川军戏。这群年轻人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硬是赶在“9-18”80周年和抗战胜利66周年之前,完成巨制,是很不容易的。虽然留有些许粗略之处,但仍不失为一部中国优秀电视剧,只要用心去看,《川军团血战到底》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爱国主义大片,是一部为川军“翻案”、“平反”、“正名”的正义大片。它为川军树立了一部不朽的正传。抗日战争时期的川军,不愧为中国的脊梁。评论人/吕平

(责编: sisi)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