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金鸡奖追求艺术还是自娱自乐?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2日23:39  新浪娱乐微博
孙淳凭借《秋喜》获得金鸡奖影帝 孙淳凭借《秋喜》获得金鸡奖影帝
娜仁花凭借《额吉》获得金鸡奖影后桂冠 娜仁花凭借《额吉》获得金鸡奖影后桂冠

  10月22日晚上,第28届电影金鸡奖揭晓,献礼片《飞天》获得最佳电影,而陈力、路阳分别凭借《爱在廊桥》、《盲人电影院》获得最佳导演与导演处女作奖,孙淳(微博)(《秋喜》)与娜仁花(《额吉》)则分获最佳男主角与最佳女主角,《唐山大地震》则以两个大奖成为数量上的大赢家……

  追求艺术?

  作为中国三大电影奖之一,按照维基百科上的说法,“金鸡奖是专家奖,百花奖是观众奖,华表奖是政府奖……这三个奖是分别代表我国最高艺术水准、最高观众认可、最高政府鼓励的三大电影奖项”。政府鼓励奖最为容易理解,观众认可也不是很难,只是最高艺术水准这一点,如何判断,对于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标准。

  只是,从本次的颁奖结果来看,心里不禁产生了一个疑问,就是,电影究竟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还是单方面的艺术?因为,除了《唐山大地震》是获得最佳美术、最佳音乐两个大奖之外,其它的将近二十个奖项,分别是由不同的作品获得——奖项瓜分的如此之平衡创下了金鸡奖历届以来的新纪录,只是也留下了疑问,最佳电影,究竟是哪里最佳?还是整体平衡?

  更何况,如果结合提名来看这个疑问就更多,比如去年年底上映的《让子弹飞》,演员的表现、剪辑、配乐、编剧等表现不俗,但一个提名都没有,是专家的眼光与普通观众的眼光不同吗?

  自娱自乐?

  而获奖的大部分作品,只是很小规模上映,甚至没有上映,参奖规则是一个疑问;而且,这留下的另一个很大疑问是,这是专家们的自娱自乐还是意味着专家的电影审美观已经偏离了普通商业市场呢?

  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并非是截然对立的,就像克里斯托弗·诺兰的《蝙蝠侠6:黑暗骑士》、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辛特勒名单》等都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与商业性,而上一届时获得最佳电影的《集结号》与《梅兰芳》,内地票房如何早已有票房数字说明,而艺术水准如何其实还是得到不少人的认可。但到了这一届时,坦白说觉得较之上一届时有所倒退了,将一个“专家奖”变成一次较为赤裸裸的分猪肉,并留有自娱自乐的嫌疑。

  究竟是专家的评审眼光较之该时代的大众审美超前?还是落后呢?

  一点建议:

  笔者不是专家,只是一个喜欢看电影的影迷,而也斗胆冒昧提点建议吧。

  电影的商业属性早已有目共睹,包括在中国,商业大潮已经是趋势(一个鲜明的是从电影局到普通观众,都在不断的关注票房的多少,而每年的票房数字更是关注的重点),且电影的艺术特性与商业特性并非是对立的。而作为掌握有较多话语权的专家,若是真心希望中国电影业朝向于繁荣发展,无妨多关注兼顾艺术性与商业性的作品。

  (阿木)

(责编: zen)

分享到: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