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倭寇的踪迹》:讽刺的艺术 全新的武侠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5日10:45  新浪娱乐微博

  文/(影评人)崔汀

  《倭寇的踪迹》走黑色幽默风,一群武林高手的对决,加入了冷幽默与黑色风格,让人看到了一个丑态百出的江湖,笑声过后,发现导演在片中是很多想法埋藏在其中,配合着史实,一部《倭寇的踪迹》完全是在颠覆过去武侠片的套路,这部电影的动作讲求脚踏实地,武功在片中不是上下翻飞,更没有什么威压协助。情节上的缜密与精巧也非过往的很多武侠片可比拟,导演徐浩峰这次是用文戏来诠释武侠和江湖。

  1、 文无第一

  徐浩峰首先应该算是一个文人,作为一名导演,他又是一名大学老师,而且还出版过《道士下山》这样的小说,他本人还研习武术,是个多方位发展的人才。《倭寇的踪迹》不能说是完美,毕竟是他的导演处女作,但给予观众的惊喜是溢于言表的,在深入浅出的处理手法中,各种江湖恩怨和儿女情长都在电光石火间了断,这才是高手过招。

  徐浩峰的小说作品大多也是围绕着武侠和江湖题材,他的作品中对于功夫有很精准的描写,因为他本人就懂得功夫,所以能切实写到武功真正厉害的地方,即使是在《倭寇的踪迹》的片种也是这样,步法和刀法的展现完全有别于过去的武侠电影,演员们大多也都深通武术,他们不会来去无影,但是迅捷的动作几可杀人无形。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徐浩峰的作品都在抛弃过去武侠电影中神乎其技的表现手法,武术在徐浩峰的作品中是脚踏实地的,也是沉稳刚劲有力,那种身法仿似舞蹈,但冲击力和破坏力也是惊人的。

  2、 武无第二

  虽然《倭寇的踪迹》中有很多黑色幽默,但徐浩峰的创作态度是严谨的,片中大部分人物都是徐浩峰讽刺对象。这里还要插播一句来说,《倭寇的踪迹》本身也是徐浩峰过去的小说,这次他担任编剧和导演拍成电影,并且还担任武术指导,这部作品几乎贯通了他的创作意图,是的的确确徐浩峰作品。

  回到片中,影片中所描写的是一场关于门派的江湖争斗,当其时,戚继光已经趋势十余年,他在世时发明的抗击倭寇的利器是一柄长刀,但只有刀头前一掌之处开刃,其余部分可以在战场之上与兵器磕碰,戚家军凭借这种利器打败倭寇。与戚继光几乎同样有名的俞大猷,发明了鸳鸯阵,用五人为一组,三人执盾牌和刀,两人执长枪,围成一团打击倭寇,同样有效。倭寇被击败之后,沿海城市风平浪静,戚家军的两名军士踏入江湖,他们想用戚继光发明的这种长刀开宗立派,为戚家军在江湖上留下一个影子,这种奇异的兵器当然被名门正派所拒绝,为了吓跑两名戚家军,霜叶城中的四大门派诬蔑他俩是倭寇,希望集合官府的力量赶他们出城,《倭寇的踪迹》的片名即源于此。

  这场争斗从两名戚家军来说,是为了开宗立派。从霜叶城中四大派来说,是要争出个第一来。所有人的争斗无非都是个名利二字,就连归隐多年的霜叶城第一高手裘冬月(于承惠饰)都要来插一脚,裘冬月的归来,也引起了现任四大门派首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谁要是打败了这个倭寇,谁就巩固了霜叶城第一高手的名望,这是一场名誉之战,其实也就是一场爱面子之战。

  3、通篇讽刺

  从争斗的发端就暗含了讽刺,原本四大派是为了不让戚家军开宗立派而编下倭寇进城的谎言,结果导致了官府的介入,其后四大派发现根本降服不了这个倭寇,倭寇在一艘花船上设下的陷阱,让四大派高手纷纷折戟沉沙。就连裘冬月这样动不动就在心里默念自己是第一高手的人,瞬息间也被打败,但其实操纵这个陷阱的无非是一个花船的上的女子而已,这对那些坚守名门正派既有规矩和套路的大佬们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讽刺在本片中是无处不在的,几名波斯女子翩翩起舞,搅得四大门派弟子不得安宁,把她们押到水牢后欲行不轨之事,美其名曰:“我们不是坏人,只是动了邪念。要怪就怪文化吧,谁让汉族的女孩子不像你们这样(翩翩起舞)。”波斯女子答道:“五个(男人)对三个(女人),太没有文化了。”这一段或许可以看作是导演对封建禁锢的性文化的一种讽刺,也可以看作是对于名门正派道貌岸然的一种讽刺,类似于这样的黑色幽默,片中比比皆是。

  结语

  除了那名坚守信念的戚家军,片中绝大部分人物都是被给予了讽刺,每个人都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去追踪倭寇,但都是为了一己私利,其实生活中不也就是这么一个现象吗?为追逐名利,大家都是不遗余力的,倭寇成了片中人物得到名利的踏脚石,但大家结果都摔得很惨。谁都不是神,谁也无法避免俗世的困扰,如果能把过去的恩怨看得开了,那就获得自然了,影片的结局是光明的,也给予了观众更多的希望,但至于导演内心是不是这样想,那就不得而知了。

(责编: ze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