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追捕》:纯正港味全面回潮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16日23:44  新浪娱乐微博

  黄英胜/文

  内地和香港搞合拍片以来,因为由内地市场主导,港片中的港味,在合拍片中不断损耗。除了外部环境的客观原因,也有香港电影人主观上的原因,他们太擅变通,瞅着火热市场,一味迎合。当内地市场发展了这么些年,开始变得理性、成熟,重新检视合拍片,观众喜欢的,其实一直都是港味比较纯正的影片。像徐克,变着花样玩新鲜,兜兜转转,又拍起了拿手的武侠片。

  三月份的内地院线片中,有《桃姐》、《大追捕》、《春娇与志明》、《情谜》、《绣花鞋》,都是港味浓厚的影片,类型丰富,不再全是单调的古装或喜剧。纯正港片在内地,有全面回潮的趋势。经过数年磨练,合拍政策和内地审查对香港电影人的干扰越来越小。一开始,他们非常不适应,为了贴近内地文化或只为过审,有点贴得太深以至过头,港味尽失,虽然有的卖得不错,但口碑很差。现在,他们懂得拿捏尺度,尽量保持过去港片的风味,进入了相对比较顺手的阶段。

  《大追捕》的一些片段,令人想起过往的港片。港片尽皆过火、尽皆癫狂的特色,无法全面在内地再现,《大追捕》在尺度上做到了所能允许的最大呈现,犯罪背景裹挟下的情色和暴力,充斥着整部电影。情色和暴力,有冲击官能的效果,如果过分渲染,也不值得发扬,而在犯罪惊悚片中,若没有必要的描述,就难以制造扣人心弦的氛围。暴力是惊悚犯罪片不可或缺的元素,《大追捕》中的暴力冲击,和它所展示的题材相配,没有因过于谨慎故而只弄些温温吞吞的打杀。

  相比好莱坞电影,港片一向不太注重故事结构的严谨,这是过往大多港片存在的缺陷。《大追捕》的剧作也有些问题,不过,能看出编导的心思和尝试,借鉴日式推理,尽量维系悬疑和惊悚的能量,直到最后一刻释放。过往港片中人不值钱的设置,以及无动机杀人的暴力,在《大追捕》中得到有效遏制,影片让人性主导,观众能体会到善和恶的力量,犯罪和追逐的快感。

  《大追捕》的成色,延续了港片传统,并使之延伸。徐克、杜琪峰、许鞍华等人的作品,以及一些港式喜剧和惊悚片的成功,证明港味合拍片,很受内地欢迎。市场反过来,促使他们制造更多纯粹一点的港片。当然,现时的很多东西都变了,现在的香港也不是过去的那个香港,不能百分百复制过去的港片,要承袭优点摒弃陋习。

  许鞍华放下自己热爱社会运动的一面,只专注她拿手的人间情感,制造出感动世人的《桃姐》。要知道,在一部女同爱情片里,许鞍华也会忍不住塞点游行之类的情节,这是许鞍华的问题,也是她的优点,她一向关注家国社会。《桃姐》的成功令人欣喜,它平和、克制、动人,底色是港片风骨。《桃姐》是温和的港式人情,《大追捕》有张扬的港式暴力,它们让港片的回潮之势,越来越猛。

(责编: zen)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