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年前连春晚都不放过的《我心依旧》,现在连三流小超市都不好意思放来当背景音乐;可是在3D版《泰坦尼克号(微博)》试映结束后,灯没有立刻亮起,人们没有迅速离场,有人倚在前排靠背上小声跟着席琳·迪翁唱,“经典”在一个主题明确的场合下与“过时”划清界限,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一百年之际重映的这部影片即使以今天的制作水准来看,依然是那种一年里能寄托期望的票房大片;也正因为回忆太多、太满,所谓革命性的2D转3D技术尽管效果不及期待,对这次重映之于老观众的意义也只是皮外伤。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金头发刚刚在镜头里晃过,旁边的男子女子都不约而同地低声哀叹起来。小白脸变成大叔是好事还是坏事,如今人人有各自的判断,但引人妒忌的美放在眼前,也知道是回不去的时光,连他本人第一次看重映版时也说过“不敢看那张脸”,推人及己,隔着时空没有变老的“杰克”和“露丝”唤醒的也许是当年观看此情此景的心情、发现过去不曾发现的细节的惊喜,最终映射出的也是我们目睹的这世界和自己的变化。这也是如今再在大银幕上看《泰坦尼克号》或者任何一部以不同理由重映的经典的最大乐趣,对那些一直追着好莱坞电影节奏的人来说,整个片子就是认熟脸的过程,饰演未婚夫的比利·泽纳、饰演暴发户茉莉的比利·泽纳也好,现在要么还活跃在黄金配角圈,要么已经降级成四流咖,老“露丝”格洛丽亚·斯图尔特也在2010年离世;《泰坦尼克号》的印象还停留在盗版VCD质量的人,也会因为这次重映明白地感受当年为何它成为一时现象;排过队、进过影院的人体会到的也许是狂涨的票价、再也回不去的万人空巷,还有看不见的3D裸体:当年被“钦点”推荐的版本里,露丝的裸戏没有被完全删除,南方的影院甚至还保留了露点戏的拷贝;如今它们齐齐整整地剪到胸部以上;被讨论多少次也是无果的审查制度,这次又提供了一次值得玩味的实例。
影片最初宣布不会有IMAX 3D版本在内地上映时,影迷还抱怨过一阵,感觉是被剥夺了被技术洗礼的权利。跟着老露丝的回忆,“泰坦尼克号”在镜头里展开庞大的全貌,这一次比重回现场更多了一重兴奋,便是想看看,出自卡梅隆团队之手,用当年拷贝转制的3D效果是否有传说中的惊人。影片开始那段深海打捞的片段非常出色,噪点虽大,3D空间感确实被打造起来,纵深的比例也非常真实,颇有“触手可及”的错觉。但全片整体效果也在证明,在有限的时间和成本里,卡梅隆口中的4K数字版本根本无法和《阿凡达》、甚至任何现今拍摄技术基础下完成的2D转3D电影相比。
原来的拷贝没有经过足够细致的修复,色泽、受当时技术限制导致的一些场面本身的缺陷,都显出它本身的年代感,加上3D化后亮度也遭到破坏,首先必须接受画质不够精细的缺陷;而3D化也没有完全处理好所有镜头视觉比例,以致有些镜头人脸明显变形。3D版《泰坦尼克号》不是一部全新的电影,用现今的技术指标来评判太苛刻,但也别抱着过高的期待,那些细节留给技术宅们抠;如果想保留感情的纯洁性,私以为2D版本未必不是更好的选择。三 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