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晚报:中国电影因开放带来繁荣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26日16:29  北京晚报

  北京国际电影节盛况空前的背后,是中国电影市场高速发展的现实。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首次突破100亿,去年总票房达到130亿,超过了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电影票房市场,与中国的GDP排名相仿。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版图的核心位置,全国大部分的电影制片商、制作团队、明星演员均聚集于此,北京同时也是连续多年的全国电影票房冠军城市,北京国际电影节无疑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影面向世界的最重要窗口。

  北京国际电影节呈现出一种包容开放的气氛,好莱坞几大制片公司的CEO,以及威尼斯、蒙特利尔等各大电影节的主席纷纷来到北京。全球最高票房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频频对中国电影示好,大赞中国电影市场潜力。今年来京参加展映的电影水准空前高,《艺术家》、《雨果》、《一次别离》、《后人》等奥斯卡获奖影片纷纷亮相,让影迷大饱眼福。

  事实上,开放正是中国电影十多年来取得巨大进步的重要基础。1996年的首部引进大片《亡命天涯》在中国公映,当时有评论认为,中国的电影工业将被好莱坞大片挤垮,就像港台、东南亚一般。但十多年来,在美国商业大片的压力下,国产电影非但没有消亡,反而从好莱坞同行的身上学习到了先进的电影技术和营销技巧,并逐渐增强了自己的造血功能。从2002年张艺谋的《英雄》开始,国产商业大片渐渐呈现出了与好莱坞大片分庭抗礼的潜能,在进口片与国产片的合力下,整个中国电影票房以35%的速度增长,开放带来的竞争使双方都受益。观众也越来越理性成熟,在见识了太多水准参差不齐的进口片之后,许多人不再对进口片一味膜拜。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国产片超过了进口片,2011年进口片又反超国产片,你来我往中,中国电影市场稳步发展。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开放”拯救和壮大了中国电影产业。今年二月中国与美国再次签订电影引进协议,将在每年20部海外分账大片的配额基础之上,再增加14部。未来的中国电影市场,将越来越丰富、包容。

  文化只有在互动交流中才能体现出它的生命力与影响力。国产商业大片获得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尝试将目光放到了海外市场。近十年来,中国电影外销最成功的是张艺谋的《英雄》,海外获得了近11亿元的票房收入。但由于文化、历史等原因,国产电影在海外还没能形成规模化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意识到,中国电影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适应全球市场的游戏规则——国际合作将成为主流。于是我们看到,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请来了大明星克里斯蒂安·贝尔加盟,后期特效则聘请了好莱坞特效公司;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洛迪参加了冯小刚(微博)新片《温故1942》的拍摄,冯小刚的战争片《集结号》烟火特效则由韩国人打造。在好莱坞,中国元素变得越来越时髦,《功夫熊猫》横扫全球票房榜,像《碟中谍》等大片则纷纷到中国取景;海外片商也对合作表现出了极大兴趣,此次电影节,卡梅隆表示将为国产片《孙子兵法》打造3D特效,DMG娱乐传媒集团CEO丹·密茨则宣布中美将合拍《钢铁侠3》。

  今天的中国电影在融入世界的时候也呈现出自信活力的一面。从张艺谋凭借《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开始,中国人逐渐成了世界各大电影节的常客。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国电影人已不再像当年,登上领奖台时表情生涩木讷,如今,我们看到的是时尚的中国女星们在红地毯上自信的表情,看到她们用流利的英语接受采访,这一切都是开放带来的变化。D141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